教考时评·为直播打赏设限  规范青少年三观成长

发布时间:2022-05-13 期号: 1633期

 

  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近日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网站平台不得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主播服务等要求。

  《意见》的发布给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也对网络服务提供方,即直播平台等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未成年人网络打赏乱象需要平台引起重视,并坚决遏制。但法律的保护毕竟是事后行为,当务之急是要编织起事前防范的网络。家长要尽到监护责任,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增强账户的安全保护措施;平台方更要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从根本上杜绝未成年人打赏行为。

  未成年人网络打赏乱象不仅会使家长造成资金损失,更可能引发家庭矛盾。“9岁女童打赏主播花光家里10万元”“护士的10岁儿子打赏主播10万元”“孙女玩手机游戏花光奶奶救命钱”……一些未成年人因主播打赏花费家长巨款,以至于影响家庭正常生活的新闻屡见不鲜。《意见》的发布,敦促网络平台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技术支持,如通过限制未成年人注册、加强用户身份验证等举措,全面禁止未成年人打赏操作可能性,有益于为未成年人创设更好的家庭氛围。

  未成年人网络打赏乱象,要引起家长对孩子在网络及金钱观方面教育的重视。部分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疏于对其进行网络消费教育。而青少年辨别意识不强,自身缺乏辨别能力,看到身边的大人和同学都在看短视频就盲目跟风,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模仿主播行为,不理性地进行打赏。在数字时代,家长要在尊重未成年人隐私权、给予其适度自主权的前提下,教会他们防范互联网风险,树立正确的数字消费观念,规避孩子对电子支付工具的不合理使用。此外,家长要以身作则,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更多地引导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社会实践以及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娱休闲活动。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平台和家长合力采取措施,才能杜绝未成年人网络打赏乱象,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与互联网环境,培养青少年三观“向阳而生”。

   (姜思瑶)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