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许 卉 邓 菡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首都高校师生密切关注两会盛况,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多种渠道收看、收听两会内容,学习两会精神,议热点、话未来,畅谈对个人、学科、国家发展的热切期盼。
为党育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工作的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的决心与信心。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站在清华新百年第二个十年的新起点上,清华大学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时的殷殷嘱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主动担当作为,精心统筹谋划,细致抓紧落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学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努力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前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浦阳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关注并认真学习两会关于教育工作的相关内容和讨论,对自身教学和科研工作意义重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对高校教师而言,一方面要在教育理念和科研工作方面不断创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导向和重要现实问题,推陈出新,积极提供智力支持和学术成果,另一方面也要牢牢守住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关注学生“德与智”的培养,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为着力点,注重目标导向和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塑造和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原珂表示,“双减”是今年两会的热点议题之一。近年来资本过度涌入校外培训领域,已带来诸多负面社会影响。“双减”文件犹如一针“强心剂”,又如一场“及时雨”,为规范校外培训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尽管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双减”成效显著,但2022年仍是贯彻落实“双减”文件精神持续显实效的关键一年,如何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有效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校教育抓质量、校外培训彻底降温,重构良好教育生态,保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需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谱新篇。
为国育才:培养国家需要的一流人才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胡明表示,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要深刻认识高等教育所处的时代定位和历史方位,锚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坚持“双一流”建设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全面落实强化立德树人、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深化科教融合育人、推进高水平国际合作交流等重点任务,不断提高学校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在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表示,在部署今年工作部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一所以法学为优势和特色的大学,在法治中国建设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构建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宽视野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双一流”建设,奋力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法学教育,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全面依法治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类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是国家关于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擘画新号角。对贸大而言,是新使命新契机。作为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对外贸易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贸大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心聚力,谋局布篇,锚定高水平对外开放国家战略,坚定教育自信,坚持特色一流,在新的时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夏登山表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他为祖国在各领域所得的巨大成就感到欢欣鼓舞,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为国育才的使命感和重要性。“我们将以实际行动传承北外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光不灭,砥砺前行志不绝。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质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高端外语人才,全力以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北京建筑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闫飞虎表示,政协会议开幕会上,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启动新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一名人工智能系教师,作为培养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在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技能和本领基础上,要切实增强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从教育教学和科研攻坚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争取为我国人工智能相关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为民服务:融入国家和时代发展大潮
北京大学团委及各院系团委组织全校青年团员收看直播,带领同学们研读政府工作报告,引导同学们了解两会动态,关注两会热点,畅谈两会话题。各院系在讨论中结合学科特色和日常实践,号召师生以实际行动贯彻两会精神,努力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改革发展大潮中。
北大法学院学生王钰凯说,作为一名青年法律人、一名冬奥志愿者,他将把坚定的政治信念、理性的专业思考与高度的服务热情三者结合起来,将把对党和国家的忠心、对专业研究的潜心、对身边师友的诚心和对自身奋斗的信心结合起来,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知行书院2021级会计学专业学生黄文清表示,当代青年大学生要稳中求进,在配合好国家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身体素质,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在紧迫的就业环境下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20级硕士生车张航说,他将继续深入学习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奋发图强,为建设交通强国、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2021级研究生张瑜麟来自西部地区一个小乡村。他一直关注促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教育推动乡村振兴等议题。他希望能用自身所学所思,积极为家乡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农业大学首批生物育种专业本科生娄羽轩表示,听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种业振兴”“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他深感振奋,备受鼓舞。生物种业作为现代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生物种业发展还有诸多短板,也面临巨大挑战。作为农科青年学子,同学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力求突破种源“卡脖子”瓶颈、打赢种业翻身仗贡献青春力量。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智能党支部书记刘华平说,今年两会,恰逢中国共产党又一个百年开局之年。在过去一年里,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我国在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交上了一份人民满意、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新学期将学习贯彻好两会精神,聚焦“三全育人”的改革试点建设,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坚持科技创新,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吴昊认为,在未来的岁月中,他会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指导下,深耕信息领域的前沿技术,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会继续用平凡而不懈的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学子,让他们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教授孟洛明表示,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和高校科研工作者,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始终是他最关注的领域。“十三五”以来, 我国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过去一年,我国各项科技创新成果更是收获满满,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这让他既倍感振奋,又深觉使命重大。新征程当有新气象,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他和老师们将勇担科技兴国重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