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市发改委会同市教委、市市场监管局日前发布《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同步出台本市线上、线下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
《管理办法》和收费标准于2022年2月21日(2022年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起实施,对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的管理,参照执行。
学科类校外培训定价班型分3种
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标准课程时长收费标准的浮动幅度上浮不超过10%,下浮不限。学科类校外培训定价班型主要分为10人以下、10至35人、35人以上3种类型。标准课程时长线上为30分钟,线下为45分钟,实际时长不一样的由培训机构按比例折算。学科类校外培训政府指导价标准实行动态调整。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培训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家及本市关于预收费的有关规定,全面使用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统一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严格履行合同义务,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提高或变相提高政府制定的培训收费标准,不得在培训费外另行收取其他费用。
各级市场监管、教育、发展改革等部门要依职责加强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执行情况的监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检查,依法严厉查处超出政府指导价浮动幅度制定价格并收费,采取分解收费项目、重复收费、扩大收费范围等方式变相提高收费标准,不按照规定提供服务而收取费用,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价格欺诈以及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违法行为。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典型案例,要公开曝光。
培训机构人员平均工资水平要合理
学科类校外培训成本包括:培训机构人员薪酬、培训场地租金、宣传费、研发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以及其他费用。其中,培训机构人员平均工资水平要正常合理,不得明显高于统计部门公布的本市教育行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培训场地租金和固定资产折旧费等,根据学科类校外培训实际利用时长等因素,按合理方法和公允水平分摊核算;宣传费按不超过学科类校外培训销售收入的3%据实核算;加强关联交易审核,对明显不符合公允水平的关联交易,可开展延伸调查;其他相关成本要符合公允水平。
培训机构要依据《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有关规定积极配合开展成本调查,如实、完整提供调查所需资料。培训机构还要建立健全财务会计核算等制度,完整准确记录线上、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各项成本和收入,以及培训人次、课时量、教师数量等经营情况。
培训机构收费信息需向社会公开
培训机构要严格落实收费信息公开相关规定,通过网站、收费场所、线上应用程序、公开媒体、招生简章等途径,将学科类校外培训内容、培训时长、收费标准、收费及退费办法、教师资质等信息提前向社会公开。
培训机构要在政府指导价标准范围内合理确定收费标准,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收费水平的基本稳定。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审批权限向社会公示本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类型、办学规模、收费标准等信息并及时更新。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确定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学科类范围,制定学科类校外培训内容质量、培训进度、课时设置等标准规范,并向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