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邱乾谋) 由新浪教育、微博教育联合主办的2021教育盛典于1月12日在北京举行。本届活动延续“教育的力量”主题,汇集教育权威专家学者聚焦“双减”元年各项热搜议题,共话行业发展新趋势。
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提出,在这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面对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要提升综合国力,最要靠的就是人才,人才是自主创新的源泉。创新能力既是一项核心素养,也是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他表示,未来教育改革的目标应聚焦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上。
针对2021年正式实施的“双减”政策,盛典设置了年度家庭教育论坛。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一零一中学教育集团校长陆云泉认为,从学校来讲,“双减”以后关键要提高每节课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在“双减”落实过程中,必须要改变教育生态。为此,他提出了“打开学习的边界、打开学科的边界、打开学校的边界”三个方向建议。
“双减”落地后,素质教育成为家长关注的重要方向。美育观察员、《拼娃》作者张捷提出,当前的素质教育存在一定误区,即家长并不清楚素质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事实上,素质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能够培养分析能力、洞察力、执行力。比如:学习美术会让人变得更加细腻、敏感,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人的执行能力等。美术、体育等素质课程背后的内涵才是作为人能立足社会的根本,只有把这些事看清楚才能表明素质教育的作用,以及所培养人的内在核心能力。
数字经济智库副院长储殷则认为,当前家长的焦虑源于对孩子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期待。对孩子不能不要求,也不能要求孩子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应该调整自己的期待。
知名科普学者史军分享了学习“无用之学”——植物学收获的两个基本概念:一是确定性,二是不确定性。从确定性角度来看,家长在不断地发掘孩子究竟适合什么。不过,在攻读博士过程中,他最大的收获是接受了不确定性,因为没有人知道实验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能得出什么样的结果。“但是,你必须接受这个设定,这就是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