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不封情  隔离不隔爱  北京为滞留艺考生应考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2-01-05 期号: 1603期

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北京市12月下旬组织的异地艺术类考试,是一次特殊的考试,承载了北京这座城市的关爱。

  在“应急状态”下的通州区教育考试中心,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没有退缩和怨言。他们披星戴月、全副武装,深入封控区、逆行而上,为莘莘学子平安赴考保驾护航。

  5天完成组考工作  每名考生顺利应考

  12月19日,北京市通州区某画室出现1名阳性病例,牵动在京滞留艺考生和社会各界的心。

  考生利益高于一切,北京市相关部门全力以赴协调、组织考试工作。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保障考生权益,本着“应考尽考”的原则,市区各级对异地组考工作高度重视,坚持以考生利益为重,精心谋划部署、严密组织实施,热情服务考生。市教委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市领导指示精神,进行动员部署,明确任务分工。北京教育考试院立即与相关地区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取得联系,了解确认滞留通州考生和需安排异地考试项目信息,协商确定试卷运送保管交接、考试组织程序和考务工作要求等事项,协调指导通州区教委、考试中心做好人员摸排、考试准备、考务培训和组织实施等各项工作。

   为了让每一位滞留通州考生都能顺利应考,北京和内蒙古两地联动,与时间赛跑。通州区教委、考试中心与隔离考生逐个打电话,询问考生考试困难,做好心理辅导和安抚工作,加班加点安排考点,布置考场。

  在北京和内蒙古两地教育部门密切对接下,仅用5天时间就为考生安排好异地考点,组织完成考试,确保每一名考生不因疫情耽误考试。

  12月23日7时30分,滞留在北京通州区的28名内蒙古籍考生,在北京通州区防疫部门护送下,全部抵达考场,与在内蒙古的莘莘学子共赴美术统考考场。

  通州区考试中心高招办主任李军亮介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专人押送试卷抵京,由公安机关全程护送。

  北京和内蒙古两地联动,一个都不能少的举措,让考生和家长感动不已。一位内蒙古考生家长说:“时空相隔,万众一心;疫情无情,社会暖心。有了你们的保驾护航,相信这群孩子一定会考出好成绩。”

  41名考生

  一个区的守护

  考前、考中、考后对考点、考场进行消杀;卫健部门安排120点对点接送考生……12月28日17时30分,因疫情滞留通州的6名河北籍艺考书法专业考生,通过异地考试的形式,在通州区某酒店考点顺利完成河北省书法学专业校际联考。

  这是北京市近期为内蒙古、黑龙江、河北等三地因疫情滞留通州考生在京组织并顺利完成的第三场考试。

  2021年底,在通州区学习的41名外省高考考生因疫情不能回原籍参加考试。这些考生中,有集中隔离、集中观察、居家观察等多种情况,考试项目主要是美术专业统考,还有部分考生参加的是书法类专业考试。

  不让疫情阻挡滞留通州艺考生参加考试。通州区教委、区考试中心密切协同区卫健、公安等部门和属地政府,认真排查受疫情影响考生详细情况和考试服务需求,多次召开工作协调会、部署会,研究确定考点考场编排,制定考试实施工作方案、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选定监考员、试卷保管员等考试工作人员,组织开展考务培训,认真做好考试场地、考场布置、视频监控等各项准备工作。考点严密组织考试,认真进行考生身份核验、违禁物品检查,加强监考,组织全程摄像,执行安全保密工作规定。工作人员按照疾控机构要求,严格落实考生闭环管理、转运,工作人员卫生防护,考点考场消毒通风、人员疏排、试卷消毒等疫情防控措施,确保考试安全平稳。

  通州区考场内,给每名考生配备1把椅子,前后左右间隔不少于2米,两个考生的间距尽可能放到最大。每个考点还配备金属探测仪1个。

  考试结束后,考点配置横杆和紫外线消毒灯,将考生试卷夹在横杆上,消杀30分钟。消杀时摄像范围保证覆盖所有试卷。

  为做好考务工作,给考生提供更好的服务,通州区监考员第一次穿上防护服,在和密接考生面对面的情况下完成了监考等工作。“考生利益高于一切,这些孩子远离家乡,在这里备考,他们受到疫情影响,不能回原籍参加考试,我们一个也不放弃,克服各种困难,千方百计确保每位考生顺利参加考试。”有关考务工作人员说。

  一位考生说,疫情发生后,自己被隔离,没想到还能在北京参加考试,这将成为自己一生珍贵的记忆。北京为疫情滞留考生跨省调卷,让他和其他考生可以安心就地参加考试。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周到服务的工作态度,让他感受到“封控不封情,隔离不隔爱”。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