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起,北京市计划启动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全市646所学校、33万余名初中生将免费享受在线辅导。此举旨在助力“双减”开展,同时利于提升参与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线辅导为学生提供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有利于“因材施教,个性发展”教育理想的实现。当前各校为落实“双减”,加大了课后服务供给,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同地区、学校的供给存在差异,学生也存在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问题需求。在线辅导可以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影响范围,有效缩小这些差异。在线辅导为初中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特色分类辅导,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各个区县的在线教师,针对自己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在辅导过程中,师生可借助移动终端,共同实现基于音频、图片和文本的实时在线辅导。辅导包括“一对一实时在线辅导”“一对多实时在线辅导”“问答中心”和“微课学习”4种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平台选择教师接受实时的在线免费辅导或通过问答中心解决自己的疑惑,让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在线辅导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搭建学习资源库。辅导中的“微课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平台。辅导教师会结合自身教学专长围绕学生的高频问题点、学习疑难点开发微课、研究课等资源,上传平台。这种方式类似于现在的“交流轮岗”,都是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影响。在线的微课资源可以打破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为更多学生提供优质资源。在线辅导的资源库也为学生反复学习、持续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在线辅导有利于教师研究学情,促进专业发展。参与在线辅导的学生来自各区,学情大不相同。教师要针对不同学情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复杂的学情既是对辅导老师的挑战,也是丰富的研究资源。平台提供的学情数据可以呈现分析结果,为参与在线辅导的教师改进教学、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参考。平台对不同类型学校出现的同质性问题进行大数据分析,并反馈给学校,有利于反哺学校,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在线辅导对教与学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行过程中,不宜采用强硬措施,以免给教师增加过重负担。对于“参与教师每学期可获得5万元收入”的问题,系对该政策的误读。5000分只是理论上最高上限,现实中不可能存在。教师在平台上提供服务,被学生选中并且给予积极反馈后才能得分,并不是提供了服务就一定会有积分。因此,调动教师的参与积极性,让在线辅导真正助力“双减”落地,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还需进一步探索。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教师 杜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