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安京京)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十部门日前联合制定《北京市推进健康校园行动实施方案》并发布。方案提出了12项具体任务,将校长、校园医务人员、教师、学生等划分为六类主体,从组织领导、队伍建设、部门联动等六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方案提出,到2030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60%以上,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在基线基础上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努力实现下降80%。
校长要带头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带动和促进师生提升健康素养。健全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依规配齐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校卫生技术及专兼职营养健康管理人员。学校卫生技术人员要对学校卫生工作进行日常监督指导,做好学生常见病的监测和防治,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掌握学生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做好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包括“两操一课”)和劳动的卫生指导。
教师要探索将健康知识与所教授学科有机结合,在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关注自身健康,带头践行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定期体检、坚持锻炼等健康生活方式。厨师、保洁、保安等服务保障人员与学校卫生管理密切相关。学校要定期组织后勤等服务保障人员开展卫生健康培训和应急救护技能演练,增强员工疾病防控能力。
中小学家长要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掌握健康基本技能,提升健康素养,加强家庭健康管理。为学生营造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我的健康我做主”理念,陪同和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缩减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将针对近视、肥胖等常见病开展防控行动。学校要加强对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等健康问题的研究,认真分析导致学生健康问题的成因,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针对肺结核、流感、诺如、水痘等传染病开展防控行动。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管理,卫生疾控部门要根据不同季节对传染病防控进行科学风险评估和预判,指导属地学校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还要加强心理教师队伍建设,依托专科医疗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师业务培训与研修。结合青春期教育、艾滋病防控、禁毒等工作加强性健康教育,将性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育、教师培训和日常教学管理中。在师生中深化烟草危害、戒烟知识等宣传,创建无烟校园。校内和学校周边100米以内范围严禁售卖香烟。
学校要针对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应急避险等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小学阶段以安全应急与逃生避险知识为主,中学阶段以培养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为主,大学阶段以开展生命教育、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知识为主。各校要建立红十字急救志愿服务队或红十字辅助救护队,配备自动体外心脏除颤仪(AED)等急救装备,每学年要面向师生开展2次以上急救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