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邱乾谋) 来自海内外的140余名“数学才女”日前参加了首届丘成桐女子中学生数学竞赛。经过笔试、面试,最终决出金牌、银牌、铜牌以及优胜奖共25人。成都市第七中学(林荫校区)学生杨梦琪勇夺金牌。
考虑疫情防控要求,金牌得主杨梦琪通过远程连线发表感言:“数学是神圣而美妙的殿堂,宇宙中千变万化、绚丽多彩的事物,究其根本是数学的表达,数学能够以其强大的力量描述大千世界,是我们探索宇宙奥秘,进入思想与精神至深之处的灯塔。数学也是能够让人们过上更好生活的工具。由于古代女性不能受到同等教育,家喻户晓的女数学家寥寥无几。但她们以对真理的执着和对数学的热爱,克服重重困难,依然拥有着不朽的成就。”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刘睿韬作为获奖选手代表表达了对发展中国基础科学的责任和梦想。她说:“我们有责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有责任在基础学科特别是数学领域努力奋斗,努力成为数学方面的深耕者。”这项赛事由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发起并担任总主席,旨在培养女性数学家,鼓励更多女性投入数学学科的学习。
提到创立这项赛事的初衷,丘成桐教授说:“很多时候,社会上对女性数学家的成就不足够尊重,导致她们对自己的信心不足。我希望通过这项竞赛,让女学生增加自信心,让她们晓得她们其实是很了不起的,同样有能力改变数学的发展,就像伟大的数学家诺特那样。”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曾经是清华数学系教授。他风趣地说:“学数学,让不同职业成为可能。”他认为,数学是所有学科的工具,学习数学对于启发智慧、培养高阶思维都有好处。首先,要学“好”的数学、经典的数学,学习数学的思想、体会数学的美和魅力,不拘泥于技巧和应试。其次,要好好学数学,让数学成为我们事业发展一生的助手。他希望学生无论比赛结果如何,都要坚持学习数学。只要不断努力,就能在数学上取得应有的成绩。
谈及竞赛题目设置,评委代表、清华大学助理教授余成龙认为,本次竞赛深度和广度很有示范意义,且并非着眼于技巧考核,而是提供给学生窥见数学研究世界的窗口,推动学生思考。“比如第五题的不等式问题,其背景就是丘成桐教授在研究流形上的调和函数,以及和郑绍远教授研究‘闵可夫斯基空间’中的‘伯恩斯坦问题’用到的不等式。第六题的组合恒等式,在菲尔茨奖获得者奥昆科夫与合作者在计数几何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届丘成桐女子中学生数学竞赛由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办,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承办,清华大学求真书院支持,并得到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同一(SIM, She in Math)数学人才培养基金” 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