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职业教育人才“撑腰”

发布时间:2021-11-08 期号: 1586期

  

  11月2日,人社部发布通知,提出要保障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合法权益和平等竞争机会,为职业教育人才“撑腰”。此次文件发布在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道路上又向前了一大步。

  今年以来,《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做好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陆续发布,对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部署。职业教育为何如此受到国家重视?

  1949年,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各地中等学校,普通中学多,技术学校少,不适应恢复与发展经济的迫切需要。”新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故事从此开始。一批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半工半读”学校陆续创办,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今天,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职业教育将在不同的角色中再次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建设制造业强国目标的推进,普通教育人才不能完全满足当下发展需要,职业教育人才已成为生力军。近年来,汽车、数码等实体产业的民族企业纷纷崛起,行业前沿技术层出不穷,这背后也包含着许多职业教育人才的苦心研究。高水平技术型人才这对强大羽翼让实业、制造业强国的梦想腾飞。

  从1949年全国只有30万职业学校学生,到如今全国每年可以培养出1000余万技能技术型人才,伴随着职业教育的日渐强大,国家发展也在蒸蒸日上。在国家发展转型阶段,更要重视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

  职业教育可以为强国之路带来强大动力,但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仍备受挑战。年轻人不愿意进入工厂当“蓝领”的情况持续存在。一份调查问卷显示,职业院校学生的受访者中超六成不愿从事一线基层岗位的工作。另一方面,一些优质企业的岗位,甚至连专业对口的职业学校学生都没有参与竞争的资格。其实,制造业极其依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据人社部今年二季度数据统计,我国高级技工的缺口已超过2000万。在知识型经济的浪潮中,制造业的盲目内卷和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轻视只会让企业与个人两败俱伤。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推动社会对职业教育转变看法,不能仅依靠政策倾斜的帮助。职业院校要大力加强自身的教学水平,深度探索、科学研究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学等产教融合模式,培养出爱钻研、能创新的高水平技术人才。

  回首职业教育发展的72年,它用一次次蜕变,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创造新的活力;用技能换来的财富,用劳动创造的幸福慢慢击碎偏见,回击轻视。

   (岳 阳)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