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孙梦莹)11月2日下午,“双减”工作启动以来的第二次全市基础教育校长大会以视频会议形式举行。大会聚焦课后服务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推动“双减”向纵深发展。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介绍,北京市正在打造课后服务2.0升级版。这个阶段要推动课后服务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强不强”。
此次全市基础教育校长大会主会场设在北京市教委,各区、各学校设分会场。校长大会共设1300余会场,万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海淀区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通州区梨园镇中心小学、密云区第六中学、海淀区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做了交流发言,从加强体育锻炼、优化师资调配、开展课业答疑、推进劳动教育等方面介绍了学校的具体做法。
课后服务是校内提质增效的重要之举,是学校教育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关键环节。刘宇辉指出,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课后服务的内涵和意义。开展课后服务,本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课后服务,关键是重塑学校育人生态。评价课后服务,核心是看学生有没有实际获得。
9月以来,市委教育工委与市教委建立“双减”校内工作大检查机制,局级领导包区、带队,到全市300余所学校实地调研指导。市教委要求各校要科学分析当前课后服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刘宇辉表示,要创造性推动课后服务更好更强。一要坚持全覆盖,不折不扣落实好基本要求。二要坚持“五育并举”,要强化体育、补足劳动教育、做强课业辅导,系统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三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生”制宜,切实增强课后服务针对性。四要坚持改革创新,挖潜校内资源,推动系统内单校供给向组团供给转变,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不断扩大课后服务优质资源。
刘宇辉指出,要进一步加强课后服务的组织和管理。各区、各校要积极探索构建适应课后服务需求的管理模式、资源整合模式、组织形式,切实保障好、实施好课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