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 打造人才培养“四通”模式 深入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发布时间:2021-10-20 期号: 1581期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邱乾谋  实习记者 苗 露)  北京交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点,积极探索构建“本研贯通、学科融通、产学相通、国际互通”的“四通”教育教学模式,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推进本研贯通,开辟研究型人才培养“试验特区”。深化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立詹天佑未来技术学院,实施本硕博连读的八年一贯制“3+5”培养模式,培养基础学科领域科学研究拔尖人才和优势学科领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学生结合自身发展需求进入“高原计划”或“高峰计划”,选择主修、辅修专业进行交叉学习,实现“一生一案”个性化培养。构建本研贯通课程体系,设置本研一体化教学系统,打通选课排课壁垒。实施课程分级管理,所有课程根据难度分级递阶,面向全体学生通选互认,学生依据自身学习情况,向上或向下自主选课,实现本研课程有机衔接。

  推进学科融通,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升级方案”。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全面推进大类培养模式,探索实施主辅修学士学位制度,打破学科专业限制。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推进智能工程板块“人工智能+传统专业”的升级改造,打造一批以智能建造、智能制造、智慧交通为代表的前沿专业。

  推进产学相通,打造建设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推动校企联合共建共育,持续推动“3+1+2”产学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北京地铁、沈阳铁路局等行业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践基地,深化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实习、生涯规划等方面合作。与企业共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将企业前沿技术融入专业课程,共建课程27门。

  推进国际互通,搭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桥梁纽带”。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架构,实施国内外学生全程混班培养、中外合建教学团队联合培养、互换国际交流学制学分对接互认等培养形式,实行三学期制教学管理,完善夏季学期设置,利用国际兼职师资建设暑期全英文课程体系。探索跨境办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共建中俄交通学院,实行在俄基础学习与来华理论课程、实践实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学院等共建国际化办学校区,形成“中外课程体系融合、过程管理贯通、质量控制一体”的教学管理模式。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