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先后开展了8次全国青少年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堪忧:近20年我国青少年体质一直呈下滑趋势,近视、肥胖的青少年随处可见,中小学生存在视力不良检出率有50%以上。究其原因,固然与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分不开,但也要认识到,十几年来,学生活动时空被不断压缩,长时间囿于一个小范围,没有足够多的活动时间与空间,也使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而《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发布犹如及时雨,只要落实切实减负,就能还学生自由腾跃的时空。
其一是时间。之前学生学习任务重,作业量大,加上家—校—培训机构这样“三点一线式”的固化轨迹,使得学生很少抬起头,难得出楼,少见蓝天。“双减”文件的发布与实施,对校外学科类培训进行严格治理,并且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这为学生走到户外,开展体育运动、游戏活动提供了时间保障。
或许某些家长和教师担心因此浪费时间。殊不知,学生坐在桌前学习的时长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过犹不及,不如让学生走出教室,适度进行有氧运动。适度运动调节后,学生再度进入学习状态,注意力专注程度也会有所提升,学习效率也将提高,久之,学习成绩也会提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不是加工“快餐”,不能一味追求高效速成,而应尊重教育的规律。我们只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循序渐进,假以时日,一定会见成效。
其二是空间。活动需要空间支持。要因地制宜,为学生活动创设空间保障。市区学校面积不大,体育活动场地不足是各校普遍存在的短板。硬件设施的扩充不是即刻能解决的。因此,还应该从软件上,也就是从学生体育运动的方式着手,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或游戏活动。20世纪80年代以前,很多游戏活动,比如滚铁环、跳绳、跳皮筋、丢沙包、跳房子、踢毽子、老鹰捉小鸡等,集娱乐与运动于一体,有很强的趣味性,既锻炼身体,又愉悦身心,多人一起玩也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而且占地面积不大,比较容易满足空间需求。如果条件允许,学生也可以打打乒乓球、羽毛球等。总之,充分利用有限的活动空间,将体育运动与游戏活动高度融合,挖掘、开发游戏活动,强调以兴趣、娱乐、健身为主,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
其三是保障。很多体育运动不能开展,重要原因是担心学生受伤。过往,因为学生受伤生出了一些家校矛盾,家长不放心,学校很糟心。这就需要协同家、校、社会各方共同做好保障工作,转变观念,放下思想包袱,让学生到户外动起来,让体育项目与游戏活动进一步丰富起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让家校共同努力,切实减负,还学生自由腾跃的时空,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热爱运动,使学生体质得到全面发展,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能力、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最终成长为国家与民族的栋梁之才。
(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 魏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