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许 卉
穿好军装,戴好军帽,胸前别上大红花……9月16日,本市1700余名新兵分27个批次奔赴军营。
今年是征兵工作“两征两退”实质性开展的第一年,北京市坚决贯彻国务院、中央军委征兵命令,在实施精准征集,提升兵员质量上持续用力,征兵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据初步统计,今年北京市适龄男青年网上报名21000余人,其中大学生18000余人,体格检查、政治考核双合格超过3800人。今年征集的新兵中,全日制大学生征集比例超过96%,其中双一流高校占比超过20%,大学毕业生征集指标超额完成,兵员质量稳步提升。
“我的第一个军礼,献给我的外公和爷爷!”北京西站候车大厅里,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应届毕业生任德国整理好军装,正好军帽,立正站好,在百年兵史展板前行了一个军礼。他既是一名新兵又是一名老兵,这是他第二次参军入伍。2017年读大三的他第一次报名入伍,在军营的两年里他多次在训练中获得第一名,被评为优秀义务兵。返校完成学业后,想要扎根军营的他再次报名参军。
任德国说,参军入伍既是实现自己的报国梦,也是向外公和爷爷致敬。任德国的外公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任德国的爷爷也当过兵。从小听着两位老人讲抗战故事、看《上甘岭》等电影长大,他对军人充满了崇拜。“外公腿上的弹伤在我看来是最闪亮的军功章。我梦想着将来有一天自己也能穿上军装,为保家卫国贡献力量!”任德国说。两位老人已于几年前去世,没能亲眼看看任德国穿上军装的样子。而当天的候车厅里设置了“百年征程见初心,淬火成钢铸军魂”——首都兵役征集工作发展历程主题展,展板上各个时期的参军故事让任德国想到了外公和爷爷。“今天将这个军礼献给他们,想让他们知道我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请他们放心!”任德国说。
“我的发小都去当兵了,我也不想落后!”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的大三学生李金霏即将登上列车。他的发小好几个人都去当兵了,其中还有一名武警战士。“听他们讲在军营的故事让我热血沸腾,我也想到军营里挥洒汗水,和他们比一比!”李金霏说。
马上要奔赴军营,北京大学大二学生王昊表示自己既冷静又激动。出发前,父母多次叮嘱他在军营里要忘掉自己 “大学生”的身份,踏踏实实融入军营、锻炼自己。王昊的专业是化学与分子工程,学业压力比较大,但北京市对大学生士兵在复学、读研等方面的优待政策帮他免除了后顾之忧。退役两年内北大都将为他保留学籍,如果将来准备读研,大学生士兵还可获得更宽松的免试推荐读研资格。“退役大学生士兵的社会认可度也很高。”王昊说,自己在军营会全力以赴,书写闪耀的青春故事。
市征兵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今年积极探索精准征集新模式,主动与各军兵种沟通对接,精准了解兵员需求,将征集的大学生按照专业划分不同兵员类型,采取“订单式”分配,“定向型”补充,实现“学位”到“战位”的精准衔接,最大限度提高人岗匹配率,缩短战斗力生成周期,先试先行取得良好效果。
“北京市开展的精准征兵模式,实现了兵员征集与部队需求的精准对接,提高了兵员综合使用效益。”战略支援部队某部接兵干部张浩表示,“今年我部提报的通信类、网络类和计算机类等类型新兵的需求,几乎全部得到满足。这些具备专业基础的兵员到了部队后稍加训练,马上可以进入专业岗位执行任务,大大缩短了培养训练周期,有力促进了战斗力的生成。”
据了解,北京市始终对国防和军队建设高度重视,按照“鼓励入役、激励在役、服务退役”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政策举措,刚性兑现政策承诺,依法征兵有力度,绩效考核有精度,国防教育有深度,征兵宣传有热度,服务保障有温度,连续多年为部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质兵员。特别是自2019年起,北京市为入伍义务兵父母购买医疗补充保险,叫响了“你为祖国尽忠,我替军人尽孝”的口号,替战士们向父母尽上一份孝心,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此项创新举措为全国首创,受到军人军属一致好评。
北京化工大学新兵杨阅奇的母亲说:“为入伍孩子的父母购买医疗补充保险,能够让孩子们在部队没有后顾之忧,更有精力、有动力在部队成长锻炼,保家卫国。同时,也让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军人军属的关心关爱,觉得特别暖心,也觉得特别光荣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