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积极作为 促进“双减”真正落地

发布时间:2021-09-01 期号: 1569期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其中既有原则性的规定,也有很详细的要求。从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到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再到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将“双减”措施安排得明明白白。可见国家对教育减负的重视程度和整治决心。为了促进“双减”真正落地,学校要多措并举,积极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促进“评价方式”的变革。“双减”政策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当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与学校以成绩为单一评价是有一定联系的。因此学校要结合校情、学情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多元评价”方案,促使教师把对学生的“多元评价”纳入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对“多元评价”的内容、维度、标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学生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用增值性评价客观判断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让孩子“看见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学校还要适时向家长解读孩子“多元评价”结果,从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给出反馈,通过家校携手,为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做好规划。

  落实课堂主渠道的优质供给。家长之所以选择课外的补习,与课内供给的不足存在一定关联。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对课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学生在校内时间会增多。如何让其真正愿意留在学校并有所得?学校必须积极作为,落实课堂主渠道的优质供给。北京明确将大比例促进干部教师轮岗交流,包括区域内校长交流轮换、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派位轮岗等举措,以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促进课内优质资源的供给。学校要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下大力气提高课堂效率。明确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核心能力点。该讲、该落实的内容必须在课堂上完成,坚守课堂主阵地,不能把学习任务安排给家长,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此要加强督导。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让学生愿意待在学校,提升学习效率。如课堂上除了讲解提问,还可以用项目式、任务群等方式组织同伴互助、小组研讨等,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后作业要精准分层,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落实作业,可以探索长周期且比较灵活的主题活动、项目学习等,让学生喜欢上作业。

  加强课后服务供给。“双减”政策提出要拓展课后服务资源要求。学校要积极展开探索。除选修课、社团活动之外,引进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等参与课后服务,不仅让学生课后留在学校,也可以组织这些学生走出校门,利用社会实践、社会大课堂等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为学生开阔视野、全面发展、实践锻炼提供重要平台。

  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双减”中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严格管控。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将显著提升。但是家长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孩子产生优势,怎么才能多得几分。归根到底,是家庭教育的思想桎梏过深,孩子的成长路径过于单一,在内卷的道路上停不下来,当然无法缓解焦虑。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家长学校,加大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力度。作为老师,要注重和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的教育思想,统一教育理念;要给予家长科学实用、容易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有效的助力者。

  “双减”的落地需要一个过程,但学校多措并举,积极作为,尊重教育规律,树立正确教育观、成长观,一定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教师  杜明辉)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