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学期推动“双减”落地见效

发布时间:2021-09-01 期号: 1569期

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双减”政策出台后的第一个新学期,落实中办、国办的重要文件,教育部将有哪些新的要求?学校又将发生哪些新的变化?8月30日,教育部召开第三场2021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介绍秋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及“双减”“五项管理”督导有关情况。

  减负担:

  有效降低学生考试压力

  当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存在短视化、功利化倾向。

  “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中央‘双减’文件的第一个学期。减轻义务教育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是‘双减’的主要任务之一。”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强调要有效降低学生考试压力,切实减轻过重作业负担。

  教育部根据中央部署,已就加强作业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校务必高度重视,从把握功能、严控总量、提高质量、强化管理等方面抓好落实,坚决把过重作业负担压减下来。

  此外,要强化学校作业管理主体责任,落实校长负责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对义务教育学校逐一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制定了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是否建立了作业总量调控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是否做到了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是否建立了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制度等。

  教育部已将上述要求列入教育督导重要内容和“双减”重点工作监测台账,并通过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公开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作为评判各地各校作业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参考依据。

  提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为核心任务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校要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科学制定教学计划,确保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鼓励支持教师优化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吕玉刚表示,各地各校要认真落实教育部今年3月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全面落实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指导要点,幼儿园要帮助做好入学准备,小学一年级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积极探索实施入学适应期过渡性的活动课程。

  各地各校要深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积极引导师生用好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提供的精品课程资源,广泛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展示交流活动,精心做好教育部部署的“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推荐工作,激励广大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教材,勇于投身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准确把握学情,注重因材施教,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严执行:

  不得随意增减课时

  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

  落实学校承担的“双减”工作任务,必须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严格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纪律。新学期开学后,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不得违规组织考试,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并以适当方式告知家长和学生,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各地教育部门要强化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并畅通社会反映意见渠道,自觉接受监督;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要立行立改、坚决予以严肃查处。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