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五项管理”落实推进视频会,深入解读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文件精神,确保“五项管理”全面落地见效。
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明确了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并提出让每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理论教育也要成为体育课的一部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近年来,孩子的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有明显下降趋势,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做好中小学生健康体质管理,各校首先要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做好理论教育。体育课的理论教学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维度和学习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较早地给予了学生认知体育的更多可能性,提升其对自身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在体育课上不仅要学技能、提高身体素质,还要能拓展视野、懂得尊重生命,为一生的幸福健康奠基。
合理膳食助益学生体质健康。今年,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正式发布。《报告》指出,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逐年上升,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普遍不足。中小学避免超重肥胖,应从预防开始。家长要鼓励青少年大多数时间在家中吃自制食物,减少外出就餐。如果孩子的自制力较差,可以设置一张计划表,每天的饮食严格按计划执行。家长的鼓励和参与是孩子加强体质健康的最大助益。
少年强则中国强。要注重青少年体质健康,使每名青少年树立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观念,合理膳食,逐渐系统地提高身体素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姜思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