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招生考试和初中毕业考试两考合一  初中学考带来“蝴蝶效应”?

发布时间:2021-05-31 期号: 1559期

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北京今年全面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新政策将高中招生考试和初中毕业考试两考合一,全科开考,其中地理、生物安排在初二年级末考试。

  初中学考将产生哪些影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书记、常务副校长徐良云,北京市第四中学副校长魏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学处主任张鹏,北京大兴精华学校执行校长魏国日前在“京报网”举办的校长论坛上各抒己见,对初中学考可能产生的“蝴蝶效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学生和家长容易缺乏 “紧张意识”

  北师大附中教学处主任张鹏认为,初中学考采用两考合一方式,随教随考,随考随清。这要求学生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习环节,而不是将精力花在最后的集中备考复习上。

  “这和以前最后有一个集中阶段的复习备考模式不一样。”张鹏说,学生在初二时缺乏整体复习备考氛围,这就需要学校教师从各个层面为其创造机会、加强教育,让其意识到初二下学期期末地理和生物考试就是初中学考的一部分;同时还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

  初中学考科目

  放到两个年级以减压

  北京四中副校长魏华指出,以往的中考是学生自己要挑出参加的科目,而初中学考是在生物和化学、地理和历史中选择最高分计入最终成绩。“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好事。毕竟初中生选择能力较弱,容易因为选择不当而扼杀可能存在的天赋和兴趣。”魏华说,把初中学考科目考试放在两个年级进行,减轻了一些初三的压力。

  然而这样的变化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很多学优生在初二时拿到了生物和地理的满分,到了初三要投入多大精力去进一步学习化学和历史呢?这个问题对很多学生、家长包括学校而言已不是所谓的学科兴趣问题,而成了一场博弈。是不是应该减少这两科的学习,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从功利的角度看,可能这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事实上,一些学校也确实改变了教学计划,提出初二全力以赴投入到生物、地理的学习中。所以,两考合一、非主动性选择,有积极的方面,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这是需要后续所有初中校的老师和专家共同解决的问题。

  误解初中学考

  会影响高考选择面

  今年开始招生的北京大兴精华学校,依托以大数据教研为特色的精华学校而设立。对于初中学考,学校执行校长魏国认为,北京市课程的开设是从长远角度考虑的,初中学考开设的科目和高考开设的科目是有较强相关性的。初中地理、生物如果不好好学,会给高中选科带来问题。从高考选考科目看,2020年数据显示,选择地理的学生比例高于选择物理的学生。学生将来高考要选择的地理学科恰恰是在初二就学完的。

  “如果学生知道这一点,就会对地理学习有新的认识。”魏国说,将来伴随学生一辈子的职业和爱好,未必是现在想选择的或现在学的。现在不想学的初三两门课程,也许恰好是未来要伴随一生的职业。所以学校从初一开始就引导学生要有职业规划意识,关注自己的学业和未来职业以及人生发展的整体规划。

  相关链接

  初中学考规定学生在完成每门科目课程内容学习后参加该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随教、随考、随清。全市统考科目有10门(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和体育与健康)。地理、生物考试安排在初二年级第二学期末进行,体育与健康考试安排在初三年级第二学期进行,语文、数学、外语(笔试)、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考试安排在初三年级第二学期末进行。计分时,从12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中,确定8门按原始成绩计入中招录取总成绩,满分为660分。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物理6门成绩必须计入,另外在历史、地理、化学、生物4门成绩中择优确定2门成绩计入(按照文理兼顾原则,在历史、地理中择优确定1门,在化学、生物中择优确定1门)。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