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唱国歌  宣讲进社区  写信给英雄  东城学子这样学党史

发布时间:2021-05-24 期号: 1557期

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小学生怎样学党史?党史教育如何开展才能真正入脑入心?记者从东城区各中小学获悉,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史活动,在鲜活的实践中让党史学习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渗入学生心田。

  “无声”少年手语“唱响”国歌

  目光专注地“追”着冉冉升起的国旗,手上动作整齐划一……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尽管听不到国歌的旋律,但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听障部的学生依然用手语“唱响”心中的国歌,表达深深的爱党、爱国情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今年3月发布。作为最早的试点之一,早在两年前,东城区特教学校老师就带领学生学动作、抠细节。“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手语,但动作明显欠缺昂扬的精气神。”听障部八年级班主任章媛媛说,“《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我们就先让学生观看电影,然后给他们讲解党史和新中国史,了解国家一步步走过苦难直至如今的和平繁荣,让学生真正把民族精神融入心中。现在,他们再‘唱’手语国歌,那种力量是从心底生发出来的。”

  从上学期开始,东城特教学校启动“童心向党 百年圆梦”党史系列旗下讲话活动,计划通过一学年进行百年党史学习。国旗下讲话后,学校还特别设置了“随堂小习题”环节,不计分,学生也无需笔答,只要默默思考或与同学交流得出答案即可。学校团队干部李昂介绍,设置小习题既巩固了党史知识,也促进学生更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我们还将把党史系列旗下讲话汇编成册,作为重要的学习读本。”李昂说,“除了升旗仪式,我们还组织开展了主题绘画、讲述时代楷模故事等一系列活动,把‘四史’学习教育融入校园学习的方方面面。”

  学生化身宣讲员讲党史

  不仅在东城区特教学校,整个东城教育系统都已营造起浓厚的“四史”学习教育氛围,迎接建党百年,赓续红色血脉。

  是谁最先将巴黎和会的消息传回国内?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答案就在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党史学习教育系列队课第一讲《革命前夜——五四运动》当中。少先队员自主学习党史、查阅资料,从“导火索——巴黎和会”“五四运动前夜”“五四运动爆发”“新时代新青年”等不同侧面进行宣讲,配以珍贵的历史图片,把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呈现出来。

  学生通过自愿报名成为党史宣讲员,预计将有百名少先队员走上讲台。党史宣讲激发了学生学习党史的热情与兴趣,让学生从单纯的受教育者转变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主动宣讲者和自觉传承者。

  同样是党史宣讲,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分校高三学生刘璋和苏佳琪则作为学校“红色志愿宣讲员”代表,走出校园、走进永定门外街道,助力属地党史学习教育。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刘璋声情并茂地为永外街道居民宣讲“红船精神”,赢得阵阵掌声。五十中分校是东城区教育系统首批党建示范点,打造“根植红色基因”党建品牌,推出红色研学、校园“微思政”等一系列举措,引领青年学子树立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发挥辐射作用为社会服务,将红色种子播撒得更广更远。

  “四史”学习融入课程

  内容愈加丰富,形式愈加多样,东城校园里的“四史”学习教育吸引着师生不断学习与思考。史家实验学校开展了“红领巾爱学习——追寻革命足迹 传承红色文化”微宣讲,学生通过走访、讲述身边的红色资源,了解历史,致敬英雄;东四十四条小学开启了“线上+线下”学习模式,依托东城区数字德育网,在线上平台探访红色基地,实地走进博物馆参观改革开放史主题展,感受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北京二中“红色传承,立德铸魂”合唱比赛与“喜迎建党百年,共话时代新篇”原创诗歌朗诵比赛,将红色教育融入生动的活动当中;广渠门中学发起“党员微论坛”,党员教师分享以学科渗透、融合为途径,将党史教育融入各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拿起纸笔,见字如面,东直门中学开展“见字如面·致敬英烈”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学生以书信做媒介,打开时空隧道,对话英雄人物,铭记历史,感恩先辈,珍惜当下。初一(3)班学生张欣妍在给狼牙山五壮士的信中这样写道:“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您们,是在小学的一篇课文上,课文的标题为《狼牙山五壮士》。文中那枪林弹雨、激烈斗争的场面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生动的描写与激烈的情节将我带入当时的情境中,一瞬间,我来到了狼牙山……您们那英勇跳崖的画面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那一刻,我觉得您们是最可爱的人。您们是那么英勇无畏,不怕牺牲;您们是那么意志坚强,不怕敌人的摧残;您们的爱国意志是那么顽强高尚,比任何事物都要纯洁无私。您们的高尚品质,让我深深地敬佩。”尚显稚嫩的笔触表达了学生继承先烈遗志、立志学习强国报国的决心。

  此外,东城教育系统师生还通过积极学习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推出的“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党史课”系列网络公开课,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