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 祭英烈  学党史  牢记使命与担当

发布时间:2021-05-19 期号: 1556期

北京考试报记者  邓 菡

 

  中国农业大学是一所有深厚红色基因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该校日前以“缅怀革命英烈 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组织青年师生开展了“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系列学习实践活动,赴圆明园烈士陵园祭奠校友林孔唐等“三·一八”革命烈士。

  “爱国何必怕死,我以身许国!”1926年3月18日,在声讨帝国主义大会上,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学生林孔唐发出铮铮誓言。他参加抗议八国最后通牒、要求驱逐八国公使、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请愿斗争,遭段祺瑞军阀政府血腥镇压,身负重伤,不幸牺牲。3年后,林孔唐与其他“三·一八”惨案殉难的烈士遗骨一起迁葬圆明园遗址烈士公墓。

  6米高的六角形纪念碑,碑身正面镌刻“三一八烈士公墓”七个金色篆字及“中华民国十八年三月十八日北平特别市政府立”字样。基座的六面镌刻有当时可以考证到的39位殉难烈士姓名、年龄、籍贯、职业。“林孔唐,二十三岁,四川大竹人,农业大学学生”,寥寥数语满是悲壮。

    少年壮志  以身许国 

  林孔唐是四川省大竹县人,1923年春考入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攻修农艺。1924年加入“农业革新社”,积极参加校内外进步活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秋,被选为学生会农民股干事,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在农民夜校任教师,其笃厚天性为农民和师生所敬佩。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身负重伤,不幸于5月22日牺牲,年仅23岁。

  林孔唐少年时聪慧过人,5岁受书,即能解意;8岁步入初级小学,校试均名列榜首;15岁以优异成绩考入大竹县立中学校,奋发刻苦,常深夜攻学不止,日渐养成独立思考习惯。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林孔唐义愤填膺,组织学友结队亲赴北京附近乡村及南口、张家口、武汉等地讲演,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血腥屠杀我同胞的滔天罪行。言辞慷慨悲愤。林孔唐暑假返川时带了各种农作物及园艺种子回县试育。他还数次在中央农事试验场购买各类良种寄回大竹县实业局,用所学专业造福家乡,以表游子眷恋故土寸心。

    见地不凡 

  林孔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到北京风起云涌的进步活动中。革命的实践使他获得了锻炼,受到了陶冶,思想得到了升华。1924年秋,林孔唐加入北京农业革新社,在该社农人补习夜校授课并兼夜校事务主任。1926年2月17日,农业革新社召开同乐大会。会上,林孔唐登台讲演:“现在的社会,非重新改造不可。”“我们处在次殖民地的中国,早够得上亡国的资格,但老实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倒还有希望。我们的根本方针,第一步不要依赖军阀统一,并要打倒军阀。我们要联络农工商各界,一个个唤醒过来,组织有主义的军队。第二步实行打倒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化兵为工农,整理内政。第三步收回租界、领地、铁路等。”他独到的见地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扬。

   “三·一八”惨案发生当天,在农大校园内,林孔唐还发表了讲演:“帝国主义者和军阀们,天天在那里猖狂,压迫民众,蹂躏中国社会。”“同学们,同志们,一致团结起来,站在中国民族革命旗帜之下,共同去奋斗,打倒压迫中国、蹂躏中国的帝国主义及军阀,完成中国民族革命的工作,走到那光明自由的社会上去!”

    以身殉国 

  1926年3月,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坚决还击,将日舰驱逐出大沽口。日本竟联合英美等八国于16日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3月18日,北京群众由李大钊主持,集会游行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政府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47人,伤200余人。游行队伍中的林孔唐腿部中弹,血流如注,痛不能支,昏厥倒卧于血尸中,不幸于5月22日牺牲。

    承先烈之志  以所学报国 

  学校学习实践活动当天,原北京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关工委原主任、校老科协原副主任唐运新向师生深情讲述了“三·一八”惨案的发生背景及林孔唐振臂请愿、最终为国捐躯的感人事迹。唐运新表示,校友林孔唐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是农大人永远的骄傲和楷模。穿过历史,林孔唐的故事在95年后依然震撼着每一个人。

  “林先生,见字如晤……正因无数像先生这般不畏死亡、心存热血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以身殉国,以九死无悔的赤子之心唤醒沉睡的国民,才有了今时今日的盛世繁华。”近百名中国农业大学青年学生代表和部分青年教师以朗诵致革命先烈的亲笔信等方式向烈士致敬。

  农大青年教师代表张雪娇在活动现场为师生讲述了百余年来一代代农大人扎根在田野之上,爱国奉献、科学报国,始终将人民的饱暖安康奉为自身使命与担当的奋斗故事。她表示,作为一名农大教师,将承袭先烈济世报国之志,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铭记于心,“担强农兴农之重任,育知农爱农之英才”,深耕科研,造福万民!

  “烈士的牺牲,换来现世安稳;革命的精神,将由后辈传承。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一名农大青年,我满怀崇敬的心情来到‘三·一八’烈士纪念碑。伫立烈士墓前倾听这节特殊的党课,林孔唐烈士光辉的事迹,使我深受鼓舞;站在党旗之下重温誓词,牢记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我倍感压力。前路虽坎坷,新时代的青年也应当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秉承先烈遗志,建设繁荣祖国。”学校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史凌杰在亲身参与过这节特殊的党课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青年当有志,立志在四方。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广大农大青年将勇担重任立潮头,不忘初心再出发,扎根祖国的大好河山,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以更加饱满的斗志、更加坚定的信心,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努力奋斗,无愧于祖国、无愧于青春!”青年学生代表盖时霖、王心怡表示,将以实际行动让先烈放心。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