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教委获悉,2021年起,北京将实行新的中招政策。统一招生阶段未被录取考生首次可填报征集志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首次在统一招生批次录取。
今年招生
8.95万
统筹考虑学生发展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21年拟定本市各类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规模8.95万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规模6.1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2.7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0.91万人,职业高中0.69万人,技工学校0.66万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0.23万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0.28万人。
普通高中招生要统筹安排、适度规模。公办普通高中招生每班不超过45人。为适应本市高考综合改革要求,结合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调整,推进走班制教学,满足学生自主选课需求,各校要做好教室和教学设备等条件保障。同时,为进一步提升优质教育资源效益,优质高中班额原则上不低于40人。优质高中“校额到校”招生将全市优质高中50%的招生计划分配到一般初中校。
适度压缩
跨区计划
部分优质高中可适当编制跨区招生计划,重点向优质教育资源比较短缺的区域倾斜,严格控制跨区招生规模,继续适度压缩跨区招生计划;城乡一体化普通高中可在资源输出区适当编制跨区招生计划;民办高中招生重点向办学所在区倾斜,编制分区招生计划。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称号的职业高中可根据学校办学实际在全市范围招生,不对各区分配计划指标。
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按照统一招生模式录取,主要面向办学所在区招生,可适量编制跨区招生计划并适度压缩。学校在中考出分后、考生填报志愿前组织进行以外语能力方面为主的资格性测试,按照不超过1[∶]5的比例确定合格名单,报北京教育考试院备案。在统一招生中,对符合条件的考生依据志愿和成绩进行录取。
今年将进一步优化完善中高职衔接和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打造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贯通式培养立交桥,构建符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考本市中职校可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升学申请,通过资格审核可参加2021年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录取。
中招录取
总成绩660分
2021年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中招录取总成绩满分为660分,计入成绩的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和体育与健康,其中历史、地理和化学、生物中各选择成绩高的一门计入成绩。
语文试卷总分值为100分,数学试卷总分值为100分,外语总分值为100分(卷面60分,听力口语40分),听力口语考试采取计算机考试方式,与统考笔试分离,有两次考试机会。物理(含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10分)、化学(含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10分)、生物(含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10分)、道德与法治(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10分)、历史(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10分)、地理(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10分)6门科目各门总分值均为80分。体育与健康成绩满分40分,其中现场考试30分,过程性考核10分。
今年,初三年级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历史、化学科目考试时间为6月24日至26日,具体考试安排由北京教育考试院另行通知。
招生录取
分三阶段
今年高级中等学校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招生录取分提前招生、校额到校招生、统一招生三个阶段进行。被前一阶段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一阶段的录取。统一招生录取结束后,对外公布未完成的计划,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填报征集志愿参加录取。
普通高中部分招生类型可以参加提前招生录取;中等职业学校按照本校专业设置和招生要求,可将招生总规模的60%放入提前招生;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根据本校实际,安排部分招生计划放入提前招生;校额到校招生包括校额到校和市级统筹。其中,校额到校采取校内选拔方式,依据考生志愿及成绩录取,要求考生总成绩达到570分,综合素质评价达到B等。校额到校招生具体志愿填报和录取办法按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文件执行;统一招生将按照考生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据考生志愿顺序,择优录取。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要求,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要做好考试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确保考生和涉考人员生命健康安全。各初中校要做好初中课程教学与中考改革衔接,加强志愿填报辅导,引导考生合理选择升学目标。各招生学校要严格执行招生工作相关规定,招生宣传工作客观、真实,严禁违规提前到初中校进行招生宣传活动。对于违规招生、影响招生秩序的学校,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