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93.2%高中开设6个学分艺术必修课

发布时间:2021-05-08 期号: 1553期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邱乾谋)义务教育阶段,大部分省份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保证音乐、美术课程总量不低于总课时的9%。这是记者日前从教育部召开的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教育教学成效显著。义务教育阶段,大部分省份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保证音乐、美术课程总量不低于总课时的9%;高中教育阶段,全国93.2%的学校开设6个学分的艺术类必修课程;80.7%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保证72学时;高等教育阶段,87.6%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艺术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显示,78.5%的四年级和77.2%的八年级学生演唱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91.5%的四年级和65.8%的八年级学生绘画创作与表达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

  条件保障不断改善。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首批支持20所高校对口支持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中小学校,提供持续、稳定、有效的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人数由2015年的59.9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77.8万人,五年来增加17.9万人,平均增速为7.8%。美育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由2015年的6.5%提高到2020年的7.6%,提升了1.1个百分点。指导各地将美育教学器材配备纳入全面改薄项目统一推进,全国中小学艺术专用教室的配备率大幅度提高,艺术教学器材与课外活动场地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19年全国小学艺术器材达标率达95.07%,初中达标率达96.12%,高中达标率达93.26%,近五年分别增长了36.60%、20.16%和8.67%。

  品牌项目持续开展。深入推进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扩大活动参与面和普及面,中小学校参与面达到85%,高校参与面达到90%。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组织优秀经典剧目演出、专家讲学、作品展览等美育实践活动15000余场,惠及全国2000余所高校的千万学生。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和基地创建活动,在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建设了1500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106个传承基地。

  评价机制逐步完善。将美育纳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推动将美育工作与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和“双一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将中小学校美育工作纳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检测体系和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和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启动并稳步推进美育中考改革试点。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