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视剧《小舍得》引起了家长对学生沉重课业负担的广泛关注。针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减负十三条》,北京市也出台了“减负清单”,对中小学的减负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严控作业总量、控制考试次数等。
这些措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但学校的作业负担减轻后,有些家长又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外班。长时间的学习势必导致学生锻炼、休息的时间越来越少,肥胖、近视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重点不应该只放在“减”上,还要在“增”上下功夫。
首先,继续增加对薄弱校的投入,促进教师资源的流动,促进教育均衡,增加优质教育的供给。只有给教师减负,“把老师还给学生”,让老师的工作重心放在教学研究上,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外学习负担。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如增加在校学生的奖学金等,但有些地方的职校发展并不理想。增加对职校学生毕业后的指导和支持,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以减轻家长、考生为应对升入好学校而勇闯招考独木桥的心理压力,从而减轻学生复习备考的负担。
学校要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明确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核心能力点,该讲、该落实的内容要求在课堂上完成,坚守课堂主阵地,不把学习任务安排给家长,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此要加强督导。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素质高低和学生负担轻重有实质关联。学校要搭建各种平台,提升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增加课后服务供给。北京市教委提出的“330课后服务”项目,解决了学生放学后家长无法接送的难题。学校可以在放学后开设各种特色课程,也利于减轻学生课后负担。
在“减负”的过程中,无论是教育管理部门还是学校都需要加大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关注。随着学校课内学业负担的减轻,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社区可以探索提供一些公共教育服务,为这些孩子提供课外学习的机会。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 杜明辉)
(北京市汇文中学 张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