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篇章 知来路启新程】
北京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前身是1940年创建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自然科学院作为“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被光荣地载入党史。
《红色育人路》纪录片时长90分钟,是北京理工大学联合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历时两年完成的一部力作。纪录片分为“烽火中的青春”“与共和国同行”“育时代新人”三个篇章。影片以中国共产党创办和领导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史实为依据,聚焦北理工80年来辉煌的办学实践,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精辟的论述,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从延安启程,传承红色基因,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最终走出一条“红色育人路”的心路历程。
在第一篇章“烽火中的青春”,影片用大量图片、史实资料展现了从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学校的前身——自然科学院是如何由党中央批准和支持下创校而生,在为党培养“革命通人、业务专家”的同时,发挥自然科学的优势,为抗战和边区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第二篇章“与共和国同行”讲述了新中国建立前夕,学校跟随党中央脚步,从河北迁入北平办学。1949年10月1日, 300多名师生列队在天安门城楼前的金水桥边,见证了“开国大典”等光辉时刻。
“搞建设就要有知识,所以觉得,我们学完了就可以参加国家建设,一个很美好的前景。大家都对国家抱有很大信心。”在片中接受采访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技术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毛二可。在1951年全国高校统一招生中,学校录取成绩位列全国高校首位,也是这一年,毛二可和一大批有志青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并在这里传承红色基因,成长为建设新中国的领军人才。
建国初期,学校在党的领导下广揽人才,积蓄力量,迅速形成较强的办学能力,并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继续坚持服务党和国家需要,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子,成为国家栋梁。
第三篇章“育时代新人”展示出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学校弘扬办学传统、保持办学定力,同时面向新的形势任务需要,主动实施了包括“由单一工科向以工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发展转变”等在内的“五个历史性转变”。
1988年,北京工业学院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学校进入首批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面向新世纪,北理工牢记初心使命,吹响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号角。2017年,学校进入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
“清清延河水,悠悠岁月长,浓浓北理情。从马兰草造纸、发现南泥湾到不辱使命为国铸剑,从自然科学院到北京理工大学,学校坚定地走在红色育人路上。前辈们矢志强国、勇于奉献的伟大品质,激励我辈继承弘扬、努力前行。作为一名辅导员,我更应将培养担复兴大任、弘扬北理工精神的时代新人作为己任。”睿信书院辅导员李家琪在观看纪录片后,抒发自己作为新一代北理人的心情。
【矢志强国 担当复兴大任】
“我们生在和平年代,国家兴旺、人民幸福,这一切都离不开先辈的付出与努力,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与热情、坚韧与信仰铸就了现在的北京理工大学,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作出辉煌贡献。作为一名北理工人,我们不能忘记自己肩负的使命;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努力奋进,投身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化学与化工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胡宇在观看完纪录片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自创校起,北京理工大学就始终将服务党和国家需要作为奋斗目标。新时代,北理工人更全力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迈进。无论是服务国家发展还是助力社会进步,在一个个攻坚克难的科研团队中,一批批传承北理工精神的时代先锋奋斗着。《红色育人路》用生动的故事,讲述着在一项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尖端成果背后,北理工的执着坚守。
“我们要让新能源汽车在中国行驶无禁区。全世界除了我们,没有其他纯电动车能够放到摄氏零下三四十度环境中72小时能够自己启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能源汽车专家、北理工教授孙逢春说道。
2019年7月25日13时,由北理工教授张晓敏牵头研究的“北理工1号”卫星发射成功,并在太空展开了独特的帆球,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太空发射任务中使用和验证空间帆球技术。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9年国庆盛典,北理工教授丁刚毅带领学生多次在世界与国家盛典中担负数字仿真技术的重大任务。在服务国家的重大科研任务中淬炼人才,已经成为北理工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特色。
如今,北理工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持续为传统优势学科注入新动能,在包括特种装备、智能制造、卫星通讯、信息载荷、5G通讯等一大批关键科技难题上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水平全面提升。
不负时代,不负韶华。通过这部90分钟的纪录片,北理工表达出继续坚定走好党创办和领导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红色育人路”的决心,传承红色基因,立德树人,培养一流人才,恪守大学的使命与责任,传承人类文明与文化,向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力前行的信心。
【学史明志 涵育时代新人】
北理工党史学习教育日前全面启动。学校党委结合实际,制定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方案,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于“学百年党史”“知红色校史”“育时代新人”“干一流事业”四个板块协同推进,此次推出的原创纪录片《红色育人路》和集体观影活动就是“知红色校史”板块的重要举措。
如何让影片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材料,有力提升学习成效,为全体师生注入干事创业的思想动力?这个问题成为学校党委思考的重点。为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学校全面启动了师生集中观影活动。
北理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党委副书记包丽颖围绕“学校的办学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光荣史实,阐明了学校将校史学习与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紧密结合起来,组织《红色育人路》纪录片集中观影,旨在引导师生知来路、明去路,学史明志、以史育人。
清明假期期间,来自10个书院学院的4000余名学子在良乡校区集中观看了影片,反响热烈。
“看完纪录片,我感到非常振奋和骄傲,也感受到北理工人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校史教育融入日常,传承北理工的红色基因,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报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自觉向‘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的培养目标迈进。”机电学院辅导员赵会如深有感触地说。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北理工人将发扬红色传统,传承“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坚定走好“红色育人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