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安京京)今年“3+2”中高职衔接办学改革试点项目范围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新增82个项目。这是记者日前从北京市教委了解到的。
今年新增的“3+2”试点项目涉及31所中职校和17所高职校,新增专业包括大数据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跨境电子商务等。除新增项目外,还有3所中职校的“3+2”项目进行了调整。
《通知》要求,“3+2”中高职衔接项目要全过程强化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在校企、校校的多元、系统和深入合作中开拓新业态、新技术和特色产业人才培养,打造极具特色的“3+2”中高职衔接品牌专业,并发挥职业教育服务高精尖产业结构、城市运行保障、高品质民生需求及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传承的重要支撑作用。
“3+2”衔接模式是中高职学校发挥各自优势,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办学形式。2012年首次招生,最初有9所中职校与8所高职院校在10个专业开展“3+2”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办学试验,规模逐年扩大。
中高职“3+2”模式即学生完成3年中职教育后再接受2年高职教育,毕业后取得相应中高职教育学历证书及相关职业等级(资格)证书。在试验班就读的学生,前3年纳入中职校学籍管理,完成3年中职课程可获中职毕业证书;后2年(或3年)纳入高职校学籍管理,毕业时可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大专)毕业证。
“3+2”试验班学生按教学计划修完规定课程学习后,成绩合格即可成班建制参加相应高等职业院校自主组织的转段考试(列入当年自主招生计划),淘汰率一般不超过5%。通过考试的学生即可进入相应高等职业院校学习。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说,合作院校要发挥中高职集成优势,加强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在重订教学计划、重构课程体系、重组教学模块上进一步完善,强化立德树人,注重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培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按照学生综合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递进规律,研究制定课程体系,强化特色凝练,实现衔接创新。
加强对教育资源、管理力量和师资队伍的整体统筹,精心组织,强化衔接办学管理,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的整合,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做好学生录取、转段、毕业等各阶段学籍管理工作,以精细化管理进一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深化中高职衔接办学的内涵发展。
为保障中高职衔接办学持续高质量发展,将从明年开始对3年未招生的衔接项目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撤销有关衔接办学项目。
2021年新增“3+2”中高职衔接办学项目名单(表格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