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就业实习非为美颜简历

发布时间:2021-04-07 期号: 1544期

  

  春招开始,应届毕业生到了求职旺季。围绕大学生想去大厂、名企、大机构求职实习的旺盛需求,一些中介机构将各大企业的内推机会明码标价,声称“付费数万元后,便可‘全部免面试,包过’”。这一现象背后,映射出了部分大学生真实的实习需求——并不是将实习视为提升自我能力以更快速地适应未来工作状态的途径,而仅是把名企实习经历当作美颜简历的手段。

  摆正求职心态,正向认识实习作用,走好职场第一步。就业形势严峻,在逐年激增的求职压力下,不少大学生希望通过名企实习历练提升就业竞争力。而一些中介抓住了这一现实痛点,进一步向大学生兜售和散播求职焦虑,用各种“承诺”招徕客户、谋取利益。其实,实习本是为了感受真实的企业氛围和行业发展状况,向前辈学习职业技能。那种所谓的“镀金式实习”,不能给学生带来多少实际收获,学生也无法获得实际提升。当求职实习成为中介“捞钱”的工具和大学生自我“贴金”的砝码时,实习本身的价值就会被扭曲和异化,学生重金打造的“美丽”经历反而可能影响其未来在职场的处世态度,成为未来职场里的“负资产”。

  坚守规则意识,尊重专业价值与真才实学,抵制不劳而获。心理学中有“剧场效应”这一概念,是说在剧场里,如果有人破坏规则站起来而未被制止,后面的人便不得不跟着站起来,剧场的正常秩序也由此被打破。当内推实习被做成一场生意,企业的人才选拔机制和社会声誉也会备受影响。甚至会影响其原本公正、透明的选拔机制,不仅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使企业的人才质量下滑,也助长了大学生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不良风气,继而对其社会声誉构成伤害。对于毕业生而言,春招时段除了求职,还要兼顾论文、毕业设计等毕业事宜,压力自然很大,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职业规划培训、整合实习资源等方式,解决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需反思有偿实习带来的种种隐患,如可以用讲座等形式宣扬正向的实习观念,引导大学生形成更加积极的求职观念。

  对于中介所谓的“付费内推、保过”项目,大学生要留意、留意再留意。在校生在步入社会前,要提前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将就业实习机会视为学习机会,积极获取有关职业、职场的更多信息,利用实习及时调整和迭代自己的职业目标,为走好职场之路打下稳固基础。

   (姜思瑶)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