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作为“共和国警官的摇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培育出代代英才,为百姓安宁走向五湖四海。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公安大学特别策划了辉煌迎百年《百名公大人重温百年党史》节目,从3月24日至7月1日百期视频联播,邀请退休教师及家属、校友和在校师生等100位公大人在祖国各地讲述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革命薪火,让公大学子鼓起迈向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一本珍贵七大党章,坚守初心65年
“我是公大人高德原。1956年,就在我们党生日的前一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这里有一本七大党章,是我1952年5月在故乡湖南省石门县城关镇觅得的。这本党章由解放出版社出版,红色漆面封装,长11厘米、宽7厘米。第一次看到这本七大党章,我的心情很激动。”
现年87岁的高德原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系原主任。回忆入党初衷,他说,在党章总纲中看到“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觉得振奋。党章第一条第二款开头第一句话明确规定“党员要为人民群众服务”。这些铿锵语句刻骨铭心令他终身难忘。它所载明的共产党及其党员要为人民利益服务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他教育着他靠拢党组织。自那时起他就坚定了入党的信念。
辉煌迎百年
百名公大人重温百年党史
1956年6月30日,高德原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到现在已65年了。就是这本红色的党章,引导他力求学习做好共青团的工作,顺利完成中学的任务,以良好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让我充满了自信,在中国警察管理的最高机关公安部,为党的人民公安事业尽心尽力工作23年。就是这本党章的内涵精神激励着他的勇气,年过半百依旧跨入从教大门,来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这所全国公安的最高学府,忠诚于人民公安高等教育事业,为公安政治工作科学地开创与发展尽了一份责任和贡献。
“党的100周年发展即将来临,我们要学习‘七大’的会议文献。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为我们党确定正确路线作出了历史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了政治决议、军事决议和新的党章。”高德原说。
1956年9月至1961年7月,高德原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1961年8月至1984年7月在公安部工作,1984年8月到公大工作,直至1999年退休。退休后高德原担任《银龄之声》离退休刊物主编15载,编辑100期,获公安部直属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是公安部部级津贴专家,授专业技术二级警监警衔。
嘉兴寻根“母亲船”,
争做红船卫士
“我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0届毕业生周圆,现工作于浙江省嘉兴市公安局。现在我位于嘉兴市南湖区的湖心岛,在我身后不远处正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红船。”
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是第一批中共党员代表从上海转移后召开中共一大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母亲船”。如今,我们看到的虽然是她的仿制品,但其背后的历史意义长存。我要成为它坚定的红色卫士。
1921年7月底,中共一大由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画舫上继续举行并闭幕,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在南湖红船上诞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保护南湖这一革命圣地,毛主席决定仿制南湖“红船”。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和筹建委员会几个月的艰苦奋战后,南湖“红船”终于仿制完成并在国庆十周年那天下水。“红船”是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孕育的红船精神是教育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无价瑰宝。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精神”更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作为嘉兴公安的一份子,我立志弘扬“红船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争当“红船”卫士。我是公大人周圆,我在浙江嘉兴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100岁生日快乐。”
铸就伟大沂蒙精神,薪火代代相传
“这里是位于沂蒙山区的马牧池东辛庄村。1941年冬,为救治白铁华,王焕于整整3天未眠才将他从死亡的边缘拉回,精心照顾长达半年。正是像以王焕于为代表的舍小家、顾大家的人物的涌现,才促成了革命的成功。”公安大学2018级涉外警务本科生李凡非走进沂蒙红嫂纪念馆、沂蒙六姐妹纪念馆,访问红色人物,阅读相关文献,探访沂蒙精神。
徐向前元帅的女儿小何(乳名),罗荣桓元帅的女儿罗琳,原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陈沂的女儿陈小聪以及其他80多名革命先辈的后代,在抗战时期都曾在一个小小的石屋里共同生活过,都曾经有一个共同的母亲,这就是“沂蒙母亲”王焕于。当时,在王焕于开办的战时托儿所里,这些孩子最大的只有七八岁,最小的生下来才3天。王焕于为抚养好这些革命后代,自己的4个孙子均因营养不良先后夭亡。为了安葬出生于上海的陈若克烈士,她变卖了家中的全部田地。王焕于大娘1989年逝世,享年101岁。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长达12年的革命战争中,420万沂蒙人民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有120万沂蒙儿女拥军支前,10万将士血洒沂蒙。我们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政权和革命军队与沂蒙人民结下深厚的鱼水深情,形成了坚不可摧的革命力量,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了伟大的沂蒙精神。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红色记忆,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鼓起迈向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铁军雄狮开路先锋,讲述家乡故事
“我是公安大学2020级情报学本科生赖嘉誉,我现在家乡肇庆。今天我要讲讲我们家乡铁军的故事。”赖嘉誉走进位于肇庆市江滨东路西江河畔的阅江楼。1959年,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
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史上曾经有这么一支队伍,他们勇敢善战,屡建奇功,被人们誉为“永远的开路先锋”。它就是那支“铁军”——叶挺独立团。
1926年5月1日,独立团率先从肇庆出发,向武汉挥师北上,拉开了革命军北伐的序幕。一路上经历七场战役,次次正先锋打头阵,所向披靡。其中,最经典的一场战役当属平江之战。平江,素称天险。吴佩孚派出善战的守将陆沄沿山构筑坚固防御工事,以重兵镇守平江。独立团在友军的配合下横渡汨罗江,仅用3个小时就攻陷平江。后知后觉的陆沄面对天降神兵,只能逃到萧曹庙吞枪自杀。至此,被陆沄视为固若金汤的平江防线彻底瓦解,独立团平江战役告捷。
独立建军是中共建军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叶挺独立团的建立就是中共直接掌握武装力量的开始。除此之外,叶挺独立团在中共建军史上有着重大影响和贡献,为中共决策建军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从“依张返粤”到南昌起义,这支军队成为中共建军的中流砥柱。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陈列《铁军独立一雄团》展览。展览围绕叶挺独立团在肇庆的建立及其发展历程布展,分“肇庆建团、军政活动、援助农运、北伐先锋、武装起义、将星璀璨”6个主题,通过历史照片、文物、雕塑、绘画、模型、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再现叶挺独立团的光辉战斗历程。
“我是公大人,我在广东肇庆市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100岁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