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蔡文玲) 人社部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落实政策拓宽渠道、引导扶持创业创新、强化精准招聘服务、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加快跟进实名服务、积极拓展就业见习、扎实做好困难帮扶、加大就业权益保护八项措施。
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909万人,在国内外环境和疫情变化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促进就业任务更为艰巨。人社部要求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为统领,以品质就业服务为支撑,精准施策,多方发力,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通知提出八项措施:一是落实政策拓宽渠道,拓展企业就业主渠道,开拓重大战略就业岗位,鼓励支持基层就业,稳定事业单位招聘规模,促进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二是引导扶持创业创新,将创业培训向校园延伸,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倾斜创业服务资源,支持毕业生个体经营、非全日制就业和平台就业。支持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创新。三是强化精准招聘服务,常态化开展线上招聘,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云服务活动,增强线下服务品质,搭建便捷高效的求职招聘通道。四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深入实施“百万青年技能培训行动”,扩大职业培训规模,拓展新职业培训,提供一批高质量培训项目。组建专业化高素质职业指导师队伍,开展职业指导师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五是加快跟进实名服务,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登记到位、联系到位、帮扶到位,确保就业服务不断线。六是积极拓展就业见习,多渠道募集见习岗位,制定见习单位目录和岗位清单,推进见习规范管理,开展见习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七是扎实做好困难帮扶,对低收入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毕业生实施专项帮扶,对因疫情影响导致求职受阻的高校毕业生、海外留学回国毕业生提供针对性就业帮扶和求职便利。八是加大就业权益保护,推动“政策找人”、打包快办,简化就业手续。对加强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聘行为监管,开展权益保护专题宣传,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人社部要求各地要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全面纳入实名服务,确保登记到位、联系到位、帮扶到位。主动对接教育部门,在毕业生离校时启动信息衔接,7月底前全部完成,对移交信息有缺项漏项的,及时反馈补充。同时畅通求助渠道,通过公开信指引、求职登记小程序、线上线下失业登记及基层摸排等渠道,对本地户籍和外地前来求职的毕业生应登尽登。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实名信息数据库,与毕业生逐一进行联系,了解就业需求,发放政策清单、服务项目清单、招聘活动清单,根据需求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培训见习等服务。加密招聘活动组织频次,集中开展就业帮扶,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渠道,确保就业服务不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