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发布2020年就业质量报告。教育部公布2021届毕业生人数将首次突破900万,同比增长35万人,毕业生就业问题再次引起社会聚焦。疫情之下,就业形势有何不同?毕业生又该如何突破?
疫情下的就业
不轻松
“我开始意识到,这趟旅程似乎没我想象得轻松。”回想去年因疫情而停摆的线下招聘、缩减的岗位信息让2020届毕业生小郭有些慌。疫情突如其来,“刚开始,我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学校延期开学,不能返校,小郭每天通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发布招聘信息的公众号以及一些招聘类应用程序筛选可以投递简历的岗位。渐渐地,他等来了第一次邮件回复,第一次电话面试,第一次视频面试,第一次面对数百道题的职业测评……就在一切似乎都按部就班进行的时候,他收到了面试未通过的消息,这是一份他非常心仪并且认为能顺利通过的工作。
受疫情、经济压力等因素的叠加影响,毕业生相较于往年求职模式发生变化:从线下求职转到线上求职,从校内求职转为家中求职。同时,由于岗位的缩减,学生求职竞争更为激烈。
北外的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20届本科生从开始求职到最终落实工作,平均用时3.46个月,取得首份录用通知的时间集中在2019年10月。学生平均投递求职简历16.29份,平均获得面试机会6.38次,平均收到录用通知2.11个。
“疫情给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北科大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张静表示,一是招聘时间延长,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公务员招录。有些地方疫情反复,公务员笔试、面试多次推迟。二是企业无法入校,线下招聘全部停摆。往年春招会有大量企业入校招聘,但因为疫情防控原因,春招改为线上求职,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求职模式,很有挑战性。三是优质岗位竞争激烈。由于疫情在全球的暴发,部分可以留学的学生无法按期出国,只能选择在国内求职;同时,归国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较强,优质岗位竞争更加激烈。这使毕业生求职周期更长。
受疫情影响,就业格局发生变化。北京交通大学就业处副处长梁英表示,去年疫情期间,企业招聘的笔试面试等环节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毕业生求职途经由传统的线下改为线上、线下相结合。上半年招聘进展变缓,但下半年招聘呈现“短平快”趋势。虽然疫情使部分岗位需求量减少,但医疗健康、在线教育、远程办公服务、视频直播、电商等就业机会增大。从北交大毕业生就业需求情况看,土木类、机械类、电气类、建筑类、信息类等相关专业岗位市场需求整体平稳。
新形势下的突破
就业不难
虽然疫情下的就业形势严峻,但从已公布的2020届毕业生就业结果看,就业率均在90%以上,和往年水平相当。疫情阻断了毕业生和招聘单位的面对面交流,但“云宣讲”“云招聘”“云管理”等线上服务提供了新的沟通渠道。
2020年,人社部会同有关方面启动实施主题为“职等你来 就业同行”的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208万家用人单位发布岗位需求2761万个,利用视频招聘、远程面试等“云服务”方式,助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地方政府、行业协会、招聘机构、平台企业等加强合作,帮助大学生“云上找工作”。据统计,“全国高校毕业生网上签约平台”推动11个省份近900所高校开展网签工作,2020年有64.5万毕业生完成网上签约。
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各有关部门扩岗位、搭平台、拓渠道,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大学生征兵、科研助理、基层项目、社区治理等都面向2020届高校毕业生开拓了更多政策性岗位。”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0年9月1日,政策性岗位已吸纳280多万毕业生就业,比上年同期增加70多万。
为促进就业,相关部门陆续出台近40项政策:针对升学,出台了硕士研究生、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面向国家战略和民生发展急需专业扩招的政策;针对基层就业,出台了扩大“特岗计划”“三支一扶”招录规模、扩大城乡社区和基层医疗就业岗位、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就业等政策;针对参军入伍,出台了加大升学优惠力度、优化体检标准、直招士官入伍等政策;针对职业资格条件,出台了教师等职业资格“先上岗、再考证”等政策。
各高校线上就业服务也不断线。北科大延伸市场“前端”,提供稳定就业岗位。疫情发生后,学校及时调整工作方式,落实教育部“24365”网上双选服务,加强与专业机构和其它院校的协同合作,举办“托举行动”等线上大型双选会19场、参与单位4300余家,开展线上专场宣讲会400余场。同时做好第二学士学位招生工作,为学生提供深造机会。推出就业指导在线课程,开展毕业生求职训练营系列活动,打造“非常职得”“职聊小讲堂”“求职干货铺”等全媒体指导类专题栏目,助力毕业生提升求职技能。对湖北地区和贫困地区毕业生倾斜帮扶,建立特殊群体学生就业绿色通道服务,积极推荐就业岗位。做好“一对一”就业指导服务,坚持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一系列简历修改、一系列深度咨询、一系列岗位推荐”的“三个一”指导。从北京科技大学最终统计情况看,一些央企、事业单位增加了招聘岗位,2020届学生就业质量较往年略有提升。
北交大第一时间出台《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开展“就业辅导月”“职业能力提升辅导月”等系列活动打造“学长来了”“模拟面试工作坊”“简历诊断”等精品项目。开展就业护航训练营、女生就业辅导周、未就业毕业生云座谈等,对重点群体分层分类开展精准指导。同时,建立毕业生实时就业动态数据库,根据毕业生求职意向提供定制化的求职信息精准服务。依托“职”点就业工作室“每周一策”为毕业生定期推送就业政策,“V·你解忧”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为毕业生实时解答求职与就业问题。
北外全面摸排全体应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全面了解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困难,建立了人盯人、点对点、实时更新、具有实效的“云上就业”工作模式,全力保障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序高效推进。2020届北外毕业生整体去向落实率8月31日为94.70%,10月31日为96.05%,整体去向落实率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
针对2021届毕业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提前启动针对2021届毕业生的“求职服务月”活动,先后推出“求职能力与求职安全”“模拟面试”“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疫情下的留学思考”等系列活动,助力毕业生求职。通过学校官媒、“贸大就业”公众号等宣传,累计浏览量超20000人次。目前学校已举办各类宣讲招聘活动145场次、线下双选会8场、网络双选会2场,306家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16000余个,累计参与毕业生超10000人次,平均为每名2021届毕业生提供3.2个岗位选择。同时继续免费为毕业生提供公务员考试辅导,参加培训毕业生累计超过1000人次。
疫情下的就业路
该怎么走
根据教育部公布数据,2021届毕业生人数将首次突破900万,同比增长35万人。疫情尚未结束,毕业生就业又该如何突破?
北交大就业处副处长梁英表示,2021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仍较为严峻,受到疫情影响部分岗位需求量下降,就业竞争更为激烈。但国家、地方和各高校纷纷出台就业相关政策和帮扶措施,助力毕业生就业。毕业生不必过度焦虑。
当前就业整体趋稳,招聘时间前置。2021届毕业生需提前做好求职准备,及早提高就业竞争力。目前,尚有部分2020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这部分毕业生可以拓宽求职渠道,结合自身情况,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先就业再择业。“二战”考研的学生可做多手准备。
2021届秋招已告一段落,北科大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张静表示,学生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积极求职,就业形势整体稳定。单位岗位需求和往年基本持平。学校大部分春季毕业研究生已拿到岗位邀请。寒假过后将进入春招,2020年考研人数持续增加,考研失利的学生要尽快投入春季招聘中。
同时,各高校基层就业、京外就业毕业生比例逐年增加。去年,各地进一步扩大基层就业数量,鼓励应届毕业生到基层、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建功立业。我国“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计划各增加5000人。中组部等7部门也印发通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围绕社区服务需求就业创业。
不少毕业生也逐渐转变择业观念,主动到基层广阔天地去施展才干,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的发展进步中。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意识持续提高,选调生人数连续三年增加,214人选择到西部地区就业,27人选择到基层担任选调生,比2019年增加6人。2020年,学校在保障就业率稳定的同时,继续注重就业结构调整。39.48%的毕业生到京外就业,相比2019年提升4个百分点。
过来人说:
郭同学,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2020届本科生:
(1)首先要明确就业方向、目标地点、期望薪资待遇等,如果真的很难选择,可以建立量化打分制度,按公司类型规模、工作内容、薪资、福利待遇、工作地点等不同方面在自己心中的比重进行打分,以更理性地考量每一份工作在心中的分量。
(2)求职时要保持自信,坚定信念,碰壁后要反思总结,每一次的失败都是未来成功路上的宝贵财富。
(3)要早准备、早行动,没有工作会从天上砸中不努力的人,要努力拓宽收集信息的途径,做一名求职信息达人。如果能在三个平台发现同一个公司的招聘信息,我认为招聘信息收集工作会非常成功。
(4)如果单枪匹马没能闯出一片天地,可以寻求身边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也可以和目标相似的朋友互相分享。
(5)整理就业台账是非常好的习惯。将公司名称、简历投递情况、求职进展、时间节点等信息整理成表格,每天更新,会非常有条理。
(6)仔细斟酌每一封求职邮件的正文,按招聘信息要求,简短列出符合要求的优点。
(7)每一次面试机会都极其珍贵,不要让它轻易溜走。衣着干净整洁、环境安静、网络良好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提前收集好公司的信息,最好能对岗位有基本了解,不要急于回答问题,要组织好语言,将自身能力同岗位匹配度结合起来。此外,在面试时保持真诚、积极、开朗的状态也十分重要。
许同学,北京交通大学会计专业2020届毕业生:
秋招时我没有收到满意的入职通知书,准备春招时再挑选企业,但疫情打破了原计划。其实春招刚开始我和同学心里都比较慌乱,求职方式也改变了很多。这时学校出台了很多就业相关政策,举办了很多就业指导活动。就业专职老师和辅导员老师全程精细的关怀让我倍感温暖。
在3月的春招中,我历时20多天成功签约了一家国企,职位是管理咨询。我有三点经验:一是调整状态,找准定位。抱着学习的心态对待每一次面试,同时想清楚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提前做好职业定位。二是学会搜集并利用资源,拓展求职渠道并充分使用学校、学院提供的就业信息和就业辅导。三是调整心态,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及时释放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