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初试已落下帷幕,年末的天寒地冻难阻考研人骄阳似火的热情,2021年考研人数高达377万。若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非易事。对于初试发挥出色的考生,目前最为重要的就是休养生息、厉兵秣马,向着考研复试吹响冲锋的号角。而对于发挥欠佳的考生,不妨在寒假休养生息之余未雨绸缪,多了解考研调剂的规则和技巧,将辛勤的劳动转化为丰硕的果实。
考生要摆正心态,正视调剂。调剂既可以称作是考研上岸的“末班车”,也可以视为意外惊喜的“顺风车”。在往年研考结束后,有“研友”初试成绩不太理想,便当机立断开始多渠道打听调剂信息,虽然过程一波三折,但最终成功被某研究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录取,顺利圆梦学术生涯。
面临调剂,考生不要妄自菲薄,初试或复试成绩的不理想并不代表自身不够优秀,调剂反而不失为一个重新审视自己、调整研学方向的机会。如今热门专业 “千军万马”,许多专业又大幅扩招,考生不妨看准机会,就此跳出“内卷”循环。数据显示,每年约有30万研考生通过调剂方式敲开硕士研招的大门。寒窗苦读一载有余,正视调剂,就会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与选择。
调剂的一大良方是要搜集信息,抢占先机。对于调剂,要优先考虑同学校类似专业的调剂。例如,部分学校就有学术型硕士志愿调剂到专业型硕士的机会,而此类调剂生源也是各大院校在调剂过程中的首选。对于其他院校,则要充分了解各院校的调剂信息,同时在目标学院网站搜索近两年的调剂与录取情况,尽早联系招生办,以求抢占先机。同时,研招网系统开放调剂前,部分院校或许已公布进入复试甚至是最终的拟录取名单,对照招生名额与复试、拟录取的情况,可以帮助考生间接把握当年的调剂情形,从而理性判断。调剂的偶然性较大,存在考生掌握信息量不对等的情况。因此,大量搜集相关调剂信息,并有层次地填报调剂志愿,才能让自己调剂到理想院校的可能最大化。
考研路漫漫,顺利完成初试的角逐,已然熬过长夜只待破晓时分。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无论是复试还是调剂,都需要考生仍旧全力以赴,才可不负前途跋涉的种种艰辛。
(边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