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教育部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劳动教育近年来的发展进程。目前我国劳动教育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劳动教育作为“国培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全面落实与发展。
“劳动最光荣”是老一辈人永久的记忆。孩子放学放假,在家帮助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得到家长表扬时洋溢自信笑容的画面时常在人们的脑海中浮现。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老师和家长较以往更加重视学生课业知识的获取。“孩子课业压力大,家务活儿不能靠着他,别把孩子累坏了!”是近年来在面对劳动相关话题时家长常常发出的感叹。“一切向文化课看齐”几乎成了中小学生家长毋需多言的共识,让孩子多参与劳动的倡议也常常因此得不到足够的回应。
劳动本身并不是学生学习的负担。让孩子适度适量参与劳动,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自主性与责任感,对其文化课学习大有益处。以参与家务劳动为例,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习如何有条不紊地制订清洁计划,打扫房间居室;如何分门别类地收拾整理物品,归纳日用所需。其中所涉及的计划制订与项目管理,都是学科学习的必备之术。与此同时,学生在参与家务劳动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平日里长辈、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与呵护,从而更加理解家人、感恩父母。这对学生树立尊敬师长的做人礼节、勤勉认真的学习观念也极具积极影响。
2020年获得全国“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的赵泽华,坚持每天6点半起床,上学前帮经营包子店的父母擀包子皮一小时,平日与放假也经常替父母分担家务。他不但勤奋好学,多次获评学校学习标兵,还用小小的双手践行了新时代少年热爱劳动、勤学重孝的优良品质。
全面提高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无论对提升学生个体自我建设,还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都富有积极的建设性意义。在寒假即将到来之际,广大学生要从自身做起,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意识。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高校学子,可以结合所学所长,积极参与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等社会性劳动活动,有利于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与社会竞争力,能够使自己更加快速地走入职场,适应社会生产活动。考虑到目前疫情防控的需要,中小学生居家时间较多,收拾房间、做饭洗碗都是锻炼自己劳动能力的好机会,在劳动中发现自我价值,体会进步成长。
劳动教育不分大小,不限时间、形式。身体力行地将劳动教育带进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每一个时段,与时俱进地将科技理念引入劳动实践操作,既是时代所趋,也是时代所需。例如,在劳动教育中积极运用互联网科技将劳动价值观教育与线上教学、网络授课有机结合,能够有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有效培养学生劳动能力,这些对将广大青少年学生打造成为未来合格的劳动者具有重要帮助。
“时时想劳动,处处要劳动,劳动最光荣。”欣然接受劳动教育,积极参与劳动实践,让劳动之花在每一名学生心中绽放。愿广大青少年朋友在劳动的过程中体验幸福与快乐,收获进步和成长。
(刘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