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十万分之一可能 汪喻坤捐献造血干细胞

发布时间:2020-12-09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许 卉

当十万分之一的概率撞上了他,一场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爱心接力拉开了帷幕。三次参加血液类捐献,累计志愿时长400小时,他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理工学院2017级本科生汪喻坤,为他人带来生的希望。

榜样力量 传递爱心接力

1130日,温馨的采集室里挂满了彩色的千纸鹤和小花。机器启动,血液从汪喻坤手臂采集出来进行体外循环,经过机器分离后输回体内,被分离出的造血干细胞,将奔向另一个生命。

学校、学院的领导,还有他最亲近的同学都来陪伴他度过特殊时刻。知道汪喻坤要捐献骨髓的同学朋友并不多,性格内敛低调的他没有把这件事提前告诉太多人。

骨髓捐献采取双盲制度,原则上捐献者并不知道患者情况。汪喻坤的捐献对象身高1.80米以上,对造血干细胞的需求量相对较大。采血完毕,医生鉴定分离出的造血干细胞数量不足,所以第二天还要再采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汪喻坤摆摆手说:明天再来呗,没事儿。第二天,采血两次的汪喻坤才终于结束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捐献。

  捐献造血干细胞这颗种子,早在两年前就在汪喻坤心中埋下。

20181012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理工学院2016级本科生黄文欢捐献造血干细胞。汪喻坤了解到学长的事迹后,非常感动,主动通过学校红十字会群聊咨询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问题。

榜样的激励让汪喻坤接过北航造血干细胞捐献接力赛的接力棒。2005年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2002级本科生周宇成为北航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8524日、25日,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2016级本科生赫采接受了两次造血干细胞(骨髓)采集,成为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第308例捐献者;20181012日,北航高等理工学院2016级本科生黄文欢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2019914日,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8级研究生葛逸凡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

至今北航已有283人加入中华骨髓库。许多热心学长学姐给汪喻坤介绍了造干入库的渠道。入库的血样有机会与患者进行匹配,最方便的入库方法就是在献血时留样。

配型成功

感到十分幸运

献血时还有个小插曲,时间正好和学校的马拉松接力赛在同一天。比赛已经报名了,不能轻易退出,但是造血干细胞入库也不能错过,“因为我想早点入库,早一天入库可能正好挽救一个病人,晚一天可能病人就永远错过了。”汪喻坤说。于是他当天先献血,办理完造血干细胞入库就接着去参加接力赛了。“我年轻,身体好。这一点大家千万不要模仿。”汪喻坤笑着说。

已经入库的血样配型成功率仅有十万分之一。经过一年多的等待,红十字会和中华骨髓库传来消息:配型成功!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很惊喜,因为配型成功的概率很低,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北京红十字会和中华骨髓库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问我是否愿意捐献,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汪喻坤说道。

初步配型成功后,还要进行精细体检和高分辨率血样检测。他的十个位点都匹配,等受捐者的病情比较平稳了,就可以实施移植了。

“我不紧张,也没什么好犹豫和担心的。我了解过相关资料,骨髓捐献对人体不造成风险和伤害。倒是对方,那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他才是真正有生命危险的人。”汪喻坤说。

造血干细胞捐献对身体素质有一定要求。今年7月收到可以捐献的消息后,为了防止捐献时晕倒或身体不能承受,汪喻坤开始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开学后经常去操场跑步、在宿舍做一些无器械健身,这些习惯从接到消息起一直坚持到现在。

11月底,汪喻坤走进医院,为即将到来的捐献做最后的准备。上午一针、下午一针,已经打了4天动员剂的汪喻坤马上要进行捐献了。动员剂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产生的药物,用于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捐献时,静脉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再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

“在注射动员剂后,喻坤出现了腰酸和类似感冒的注射反应,但他从没有因此动摇过。他总跟我们说‘没事’‘好多了’。医生说也可以选择吃感冒药,他却说‘感冒药有副作用,我还可以继续顶一顶’。”高等理工学院2017级辅导员王萌说。

最大收获

快乐幸福同在

这次造血干细胞捐献,是汪喻坤的第三次血液类捐献。在校期间,汪喻坤主动参加各项志愿活动,志愿时长达400小时。

汪喻坤认为,北航的志愿体系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每学期十多个小时志愿时长的要求看似简单,却在无形之中给了他参加志愿活动的动力。

“一开始可能只打算完成任务,可是时间长了就真的喜欢上志愿活动。花费不多的时间成本,提升自己的见识,还能帮助别人,何乐而不为?”汪喻坤说。

他还曾担任学生助教,帮助老师批改作业与试卷,线上线下为同学答疑解惑,悉心解答问题。平日里热心为学弟学妹提供同辈辅导,给了学弟学妹很多学习与生活上的建议。他说,曾经从学长学姐那里得到过许多帮助,现在就想把这种帮助传承下去。

“我习惯于给予,没想去获得什么回报。做这些事情,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快乐与幸福感。”汪喻坤说。

学业上、科研上,他都取得不俗的成绩。他曾获得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机器马术仿真赛一等奖、两项冯如杯科技竞赛三等奖、冯如杯创意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决心入党的重要原因。汪喻坤说:“我想和前辈一起,响应国家号召,在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冲锋在前。虽然这次只是救了一名患者,但我希望能在学校起到作为党员的带头作用、模范作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等理工学院师生党员100%捐款献爱心,汪喻坤便是其中之一。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