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文系110年培养13995名学生

发布时间:2020-11-25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文并摄

北京大学中文系110年培养13995名学生。这是记者上周末从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举办建系110周年纪念大会上获悉的。

“在中国文学门初建的1910年,只招收了38名本科生,而今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招收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总计有200余人。110年中,北大中文系培养全日制本科生9073人、专科生675人、硕士研究生2774人、博士研究生1473人,共计13995人。现任系主任陈晓明回顾了北大中文系的110年奋斗历程,他从基本情况、学科现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介绍了中文系双一流建设进展。陈晓明认为,近年来北大中文系加大内涵式发展改革力度,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在多个方面取得不菲成就。

北大中文系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中国文学门。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办之初,有文学科目,但没有一种作为独立组织形态的系科。1910年分科大学正式开办,中国文学门成立。1919年改称中国文学系,并实行选科制。1937年因抗战全面爆发,随学校南迁并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北归,恢复北大国文系建制。1952年院系调整后改称中国语言文学系,并在原燕京大学新闻系基础上设立新闻专业(1958年转至中国人民大学),1954年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并入北大,加强了语言学专业(后改称汉语语言学专业,并于2002年增设应用语言学专业),1959年设立古典文献专业。至此,中文系的语言、文学、古文献三足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百年学术,薪火相传。鲁迅、刘师培、钱玄同、杨振声、刘半农、胡适、马裕藻、游国恩、杨晦、王力、俞平伯、废名、魏建功、沈从文、吴组缃等众多名家曾执教于此。北大中文系拥有全国最完整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制,共5个本科专业方向,8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并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整体被评为全国首批一级重点学科。目前,部分二级学科已步入世界学术一流阵营。

“我的梦想就是进北大。”作为北大中文系的老教授代表,93岁的唐作藩在发言中回忆了他与北大结缘的故事。唐作藩说,因家境贫穷,在镇上做小买卖的父亲本想让他长大后子承父业,但因为二叔的一句还是读书好,让本在私塾的他到了黄桥镇高小。小学毕业后,唐作藩进入了湖南武冈洞庭中学,考北大的梦想越来越清晰,最终却以几分之差落榜。1948年春,唐作藩考入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并于19537月毕业后留在了中山大学语言学系。19549月,唐作藩跟随王力先生调至北大中文系,任汉语教研室助教兼秘书。在此后的66年里,唐作藩在北大中文系从事音韵学、汉语史和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北大校长郝平指出,秉持百年优秀传统,今天的北大中文系开创了全新的格局,学科设置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在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为学校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全国中文学科的建设发挥了辐射引领作用。我们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时代,面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中文系师生要将学科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为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要坚持守正创新,立足新时代,回应新需求,继续引领中国高校文科教育创新发展;要开放包容、融通中外,为世界文明的共同繁荣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