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创新抓实节俭育人

发布时间:2020-09-21 期号:

 

教育部日前研究制定了《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对有效推进节俭育人提出了明确要求。眼下正值开学季,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将这一教育活动持续引向深入。

节俭教育绝不是半个馒头、一碟菜的事,也不是一般意义的人的基本品德教化与修养。节俭教育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大是大非问题。早在2013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此后他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针对部分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对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等提出明确要求。前不久,他再次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将节俭育人摆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上。要与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起来,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结合起来,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起来,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与创建绿色学校结合起来。要把节俭教育作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切入口和突破口,真正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渗透到校园文化中。

节俭教育不能简单化、表面化。要深入人心、打动人心。要通过节约一粒米、一口菜,把节俭意识植入每个学生的心灵,使之成为一代新人众多的优秀品质、素质之一。对于学生中当前存在的一些浪费现象,不要简单地上纲上线,乱扣帽子,而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节俭教育不能行政化、工作化。不能指望开几次会、发几个文、讲几遍话就能解决问题。既然是教育,就必须要遵从教育规律,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不能想当然。在教育中要注重贴近生活、贴近校园、贴近学生,把道理讲清讲透,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节俭教育不能走过场、一阵风。有人说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只需要21天的坚持。窃以为,培养节俭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在短期内奏效,决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要将节俭教育制度化、常态化,真正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节俭育人既要重视内容,又不能忽视形式。尤其是面对新时代的学生,如何让有意义的节俭教育变得更有意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突破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的佳句流传至今、脍炙人口。同时,节俭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需要新形式、新方法、新路径。要特别注重新时代节俭教育的创新。要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紧密结合,努力让节俭教育充满魅力。要因人制宜、因校制宜,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开展生动活泼、确有实效的教育和引导。

节俭教育还特别注意要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要对教工进行全员教育和培训,然后由他们来影响和带动学生。还要注重对家长的教育、向全社会的辐射教育,真正在全校园、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铁 铮)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