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考后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20-09-14 期号:

  人生,就是一场考试接着一场考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过去8个多月时间里,我们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他的这一重要讲话,回顾了中国不凡的抗疫历程,概括了中国伟大的抗疫精神,总结了中国宝贵的经验启示。他掷地有声的铿锵话语,应该引发经受大考之后的我们再进一步思考。

再思考一:如何善待生命?习总书记说,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会再来。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华文明人命关天的道德观念得到了最好体现,是中国人民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的最好印证。生命至上的精神,不能仅表现在抗疫的非常时期,还应该贯穿到日常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各级各类教学机构乃至全社会都应该把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危放在第一位,每一位师生都应该爱惜生命、珍视健康、重视安危。风华正茂的学生更应该如此,不顺心、不如意之时,更应坚强面对。

再思考二:如何不负青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讲话中,有一段是他特别为这次抗疫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点赞的。抗疫的医务人员中近一半是“90”“00。他们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年轻的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闪现中华民族的希望。抗疫是场生死较量,需要青年人挺身而出。学习、事业何尝不是由一个个战役组成的,同样需要用青春的汗水浇灌成功的花朵,换来频传的捷报。岁月易逝,每个人都应该以他们为榜样,以梦为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再思考三:如何提振精神?国无精神则不强,人无精神则不立。与新冠肺炎疫情作斗争,不仅是物质的角力,更是精神的对垒。习总书记说,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要在学习中、在事业中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刻苦学习、努力拼搏的强大动力。除此之外,每个人还应确立和坚守自己个性化的精神。不因考试失利而一蹶不振,不被榜上有名而冲昏头脑,要用积极向上、锲而不舍的精神笑迎人生每一场考试。

  再思考四:如何扩大视野?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特殊形式告诫世人,人类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大道不孤,大爱无疆。在国际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决不能作井中之蛙,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得失,而应具有开阔远大的国际视野。只有这样,才能有大格局,才能写大文章,才能成大事业。

  如何应对危机,如何适应突变……需要再进一步思考的题目还很多、很多。这或许就是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这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给我们留下的考卷。

(铁 铮)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