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之星 平凡教师——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肖向荣

发布时间:2019-12-04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韩 静 通讯员 黄小雨 薛羽佳
  “26号方阵出来的时候,色彩的张力和年轻人的活力一下子就表现了出来,非常独特。”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总导演肖向荣在排演期间这样评价。3个多月前在验收时,肖向荣也没想到这些每天在校园里背着书包匆匆晃过的身影,竟然在国庆游行中如此闪耀。在此次群众游行中,26号“立德树人”方阵是首都教育系统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
  “舞台、课堂,我一直在创作。”肖向荣说,他是舞台背后那颗闪亮的星星,也是北师大校园中一位平凡的教师。  
甘于奉献  永争第一
  从2018年11月接到任务、大年初五即开工,截至国庆结束,肖向荣带领群众游行核心导演组参会530次,编导组参会122次,往往一天就要奔赴一南一北两处。
  国庆游行在白天,没有灯光,没有特效,没有烟火,这对于10年前的肖向荣来说,也许会有些艰难,但是今天他有信心完成这些。十多年间,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到国庆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2016年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再到今年的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这每一个重要的节点都影响着肖向荣的创作理念,最重要的变化是国家、人民群众给予了创作者更加充分的民族自信。
  自6月25日群众游行队伍组建完成、7月22日开训以来,以北师大师生为主体的26号方阵战骄阳、斗酷暑,曾一起经历4次凌晨两点合练,3次长安街通宵合练,近300个小时的分单位训练、师大校区和军训基地合练、良乡机场和阅兵村联合演练。无论是国庆当天还是前期排演,其呈现效果都让肖向荣感到骄傲。一次“三分指”验收,正值雨天,师生穿着简易雨衣在雨中进行适应性训练。经过两遍训练后,雨越下越大,大家却一致决定不休息。为了保证呈现效果,师生纷纷脱掉雨衣迎接正式验收。高涨的士气在方阵中迅速扩散,“脱雨衣”变成了“撕雨衣”。背水一战的勇气、无畏困难的豪情,让他们一次性成功通过验收。26号方阵再次取得了“三分指”第一名的好成绩,“撕雨衣”精神令肖向荣动容。  
因舞从教  敬畏依旧
  明年就是肖向荣来到北师大从教的第20年,这是他与教师职业的缘分。十一二岁起,肖向荣开始接触舞蹈。从现代舞表演到学习创作,再到从事教育,他的艺术生涯从未间断过。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毕业后,正值北师大准备筹建舞蹈系,原本只是作为代课老师的肖向荣,在厦门出差时,接到了当时系主任周星老师的电话,问他愿不愿意来北师大正式入职。于是,一颗教书育人的种子开始在肖向荣的心中悄然发芽,对三尺讲台的敬畏也不断生发,机缘巧合让他决定留下来。
  如今,转眼近20载,肖向荣说他很感激学校、学院对他的认可和鼓励,让他可以一直自由地探索,拥有充足的创作空间。面对导演和老师之间只能选择一个身份、一个称谓的问题,本以为肖向荣会稍有犹豫,没想到他却迅速给出答案:“我当然会选择老师。”对于教师这份职业,他的那份敬畏之心依旧。
  肖向荣说,来北师大近20年,只敢说是在不断学习师大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把人做好,把自己的人生路走得通畅,就很不容易了,还要为师为范,就更难了。做老师必须要有时间的积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只有和时代、和学生共同成长,才能“勉为其难”地做一名老师。这是一个非常神圣、崇高的行业,超越了所有的功利和现实,依靠理想主义的热情才能坚守下去,荣耀的同时也是寂寞。  
创作教学  良性循环
  创作、教学,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早已融入肖向荣每天的生活,成为习惯。平日里思考如何创作,回到课堂教学,和学生互动,然后再去创作,再回到课堂……
  “我们都是追梦人,千山万水,奔向天地跑道……”方阵中的这个动作的设计,来自肖向荣对于师大学子排演过程中一次偶然的观察。8月的某天,肖向荣站在北师大艺术楼的舞蹈室里望见学生在西操场的草坪上,正在非常认真地练习一个动作。一张张生动而又投入的青春面庞瞬间激发了肖向荣的灵感:一群年轻的追梦人为什么不能跑起来呢?之后就加了跑动动作,呈现的方阵形态变得更加鲜活,更富青春朝气。
  现在肖向荣每个学期大概会带三门课,硕士一门,本科一门,还有一门全系的公共讲座课。除非一些重大演出的时间不可调和,肖向荣几乎没有调过课。他说:“课比天大!创作是全天候的事,教学更是如此。”
  翻看肖向荣的微博,大部分内容都是与北师大舞蹈系官博或学生的互动。他与学生之间有着开放且融洽的关系。“他的气场来源于他的学识。”这是2018级舞蹈系硕士研究生张帆和蔡梦昕对肖向荣的评价。“肖老师是个极具人格魅力和艺术天赋的人,无论是音乐、美术、灯光、装置还是他所擅长的舞蹈创作,都能够随口道来。有时同学在编舞创作中已有初步想法,可能还不成熟,一经肖老师指点,立刻就升华而丰满了,形式感与内涵也随之凸显出来。”
  做好本分、精益求精,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要想真正做到并不容易。无论是对宏大题材的创作,还是在三尺讲台的传授,肖向荣一直在给自己设定目标,并为之倾力。不困于心,不怠于行,他还在不断赶路,带领学生领略远方更美的风景。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