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匠育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玩转大数据时代
发布时间:2019-10-21
期号:
开栏语:
工匠人有一种坚守,是默默付出、甘于平凡;工匠人有一种情怀,是孜孜以求、不忘初心;工匠人有一种责任,是精益求精、担当使命。70年大国辉煌是老一辈工匠人铸就,新时代壮丽篇章要新一代工匠人续写。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只有怀匠心,才能育匠人。培育新时代工匠人,就是要培育具有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从本期开始,本报开辟“匠心匠育”栏目,记者将带您走进职业院校,探访特色专业,了解职教招生、培养及就业,与读者同寻工匠人的成长路,与师生共话职教人的中国梦。
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大数据,在当下无疑是一个十分时髦的热门词汇。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不少本科院校纷纷开设大数据相关专业,而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则为参加“5+2”贯通培养的学生开辟了另一条通往大数据时代的升学之路。
“2+3+2” 贯通模式让学生基础更扎实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贯通培养项目实行的是“2+3+2”培养模式,即前2年为基础教育,学生主要学习高中课程和基本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2年后可依据学生兴趣与学习成绩分专业进行高职学习。经过3年高职学习后,学生可通过升学考试进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本科学习2年。
学生入学时按大类培养,两年后可结合个人志愿和学习成绩双向选择专业。学院大数据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掌握大数据分析应用技术的高层次人才,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和大数据处理技术,从大数据应用的三个主要层面(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系统地培养学生掌握大数据应用中的各种典型问题的解决办法,让学生以后能够从事数据分析与挖掘算法研究以及大数据系统开发等工作。
作为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贯通培养”项目的首届学生,黄诗怡已经完成了2年高中阶段的学习,现在已正式进入高职阶段。高中2年,她以区级重点中学的中考成绩享受到来自清华附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我们与清华附中联手,共同打造高中课程,各学科均由清华附中委派一名教师驻校任教。”基础教育学院院长梁德厚介绍。虽然享受了清华附中原汁原味的教师资源,但课程却更“因生制宜”。学院在开齐语、数、英国家课程外,重点强调物理学科建设。基础教育学院将物理学科的实践内容大幅提高。基础教育学院学科主任石红梅介绍,物理学科理论与实践内容配比几乎实现1∶1,特别加大了正悬交流电等与未来职业发展关联度高的内容。“我们的物理课,多数是‘泡’在实验室的。”石红梅说。正因如此,才让一众女生从初中对物理“不感冒”变成高中对物理“越来越爱”。
学校招办副主任杜刚介绍,学院从第一学期起就开设大量实践课程。3门主课语、数、外采用分级分班教学。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或教学深度,因材施教。所有贯通学生都可住宿。在基础文化教育阶段,学校与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对接,师生可互相共享资源。清华附中各教研室主任对学校专业基础课进行统一指导。清华附中同时开放了线上基础文化课,包括创新创业课、基础素质课等。通过开放账号,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观看清华附中教师在线教学。每天晚自习,学校还会安排清华附中老师到校答疑。
贯通项目试验班学生洪泽名说,学校课程安排紧凑,除开设正常英语课外,还有专门外教帮学生练习口语。学校每周三下午都有丰富的文体活动。
专业+技能 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
“我的梦想是未来能研发一款适合老年人使用的交通导航软件,即便远离子女也能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2018年,通过中考,朱晴升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开启了自己的“贯通培养”学习之路。
说起在学校最喜欢的课程,朱晴说:“您知道DW吗?就是网页设计。我最喜欢这门课!”她说,因为自己是“互联网达人”,每次看到赏心悦目的网页,都会特别留意。现在,因为学了DW课程,她能将自己对美的理解和积淀在实体操作中变成现实。“相比普高开设的基础课程,我们更有侧重。告别‘题海’战术,我们把更多的时间投放于动手和实验。”朱晴说,这反倒让她发现了基础学科的内在美,也让她更愿意、更主动地学。
大数据专业课设置主要涵盖数据分析、Web信息检索与数据抓取、数据挖掘与应用、Java海量分布式数据处理、分布式数据库等。课程分为必修+选修,选修课程根据学生个人兴趣设置。
因为设计程序、处理数据时都会使用到英语,学院对学生英语能力要求较高,在课程中引入了外教,强化学生的口语、笔试训练,为学生在专业阶段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学校还会根据学生学业水平进行选拔,优秀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去台湾地区、新加坡等进行研修。
学生李骏豪说,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国际化的校园里,身边既有高职大学生,还有埃及、新加坡等来校研习交流的留学生。“这两年我进步了很多,学会了自主学习,自理能力也有所提高。周末回家,爸妈都夸我长大懂事了。”
实训+实践 专业课占60%以上
走进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实训基地,每个房间里都整整齐齐摆放着电脑。学生坐在电脑前,一丝不苟地进行抄图操作。另一边的展厅是平时老师给学生做讲解,或企业、院校来校参观时学校做介绍使用的。其中的大数据实训平台是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定制,囊括了大数据的相关课程。平台内还有很多技术类的资料,是对老师课上讲解的知识点和实际操作很好的补充。
国家课程侧重实践,职业课程则以实践占C位。学院分别开设高职专业先修课、专业实训周、创新、工程素养等实践类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Python语言编程等大学先修课程都会得到充分渗透。对标职业生涯发展,是基础学院也是“贯通培养”的核心。“我们希望从北信职走出的学生,基础知识过硬,专业技能抢手,成为一名就业即能上手的高端应用型人才。”梁德厚说。
明年学院将有首批大数据专业的贯通学生进入高职阶段。该专业负责人马东坡说,学校会给贯通项目学生加入更多、更全面的专业课程,并组织他们以专周的形式进行小项目的综合实训,让学生将前两年学习的大数据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学院选用的项目都是合作企业开发的实际项目,如去电商网站扒取内容,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以及格式化等一系列实操等。学生完成这样一整个流程,就相当于完成了一个模块的制作,这对于将来进入企业就业有很大帮助。据统计,专业类课程在高职三年可达到百分之六七十左右。
贯通学生如果不升本科,高职毕业后也可以参加学校每年春季和秋季组织的双选会。学校还会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追踪。学生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就业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