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宋 迪
国庆假期已经结束,然而前去参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的观者依然如潮。记者日前来到北京展览馆,“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的主题标语在有独特风格的北展建筑前分外醒目。还没到开馆时间,广场上的参观者已排出了好几队。
参观者凭身份证领票即可进入广场排队。在排队的人群中,有一脸青春的高校学生,也有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我们几个舍友都想看看新中国成立70年的成就史,学习一下。”“我今年80多岁了,来看展览就是要重温新中国的发展历程,然后将我经历过的改革巨变讲给新时代的孩子们听。”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和特意从乌鲁木齐赶来的老爷爷都充满着期待。
展览沿着70年的历史脉络,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序厅”走向“屹立东方”,到“改革开放”成就“走向复兴”,再到最后的“人间正道”,五个部分的内容展示了70年来新中国从成立到走向复兴的国事家事,展示了70年来新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150个“第一”,展示了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使命和担当。
正所谓家国天下,大到“墨子号”“蛟龙号”一件件国之重器的研发和铸造,港珠澳大桥、大兴国际机场的建成并使用……中国创造与中国制造已经在世界舞台上书写了一页页前无古人的壮美篇章;小到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粮油布肉票证退役,蝴蝶牌缝纫机和电视剧《西游记》风靡一时……一对80岁的老人流连在六七十年代的展区良久,回忆着曾经的故事。他们请记者帮忙合影留念,并感慨地说:“祖国的发展太快了,我们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啊!”
沿着展馆的走廊缓步前行,参观者仿佛拥有一个“月光宝盒”,可以回望70年,见证新中国第一台电视机的研制成功、第一部《新华字典》的出版发行、第一个民用机场建成使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84岁的王书林老先生曾是地铁测绘工作者,也是新中国第一条地铁的建设者。“看到报纸上刊登了这个70年成就展的消息,就想过来看一看。发展真的太快了!原来开工10年才建成两条地铁,现如今要建成两条地铁多快啊!”他拿着一台数码相机在展板前认真地拍照,那一丝不苟的神态让人想到他当初测绘时的样子。他说:“那可不敢出错啊。地铁从两头施工,中间要能对接上才行。不然,出了问题就是我的错误啊。”朴实的话语,顿觉老一辈的工匠精神仍然熠熠生辉。
在长安街“十大建筑”展板前,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馆员史悦兴奋地指给同事看:“这是咱们的领域。”在她看来,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伟大成就的重要缩影。“这些图片带给我强烈的震撼,更是一种鞭策。作为一名普通的城市档案工作者,我要以实际行动,不负青春、砥砺前行,牢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宗旨,为首都档案工作添砖加瓦。”说完,还做了一个加油的手势。
值得一提的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还开通了网上展馆。大家在网上即可“进入”各个展厅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