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是您70岁的生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数革命先辈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人民解放理想,今天已成为光辉现实。先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向前进。作为继续谱写盛世华章的新一代执笔人,在新中国70华诞之际,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祖国母亲,我们永远和您在一起!
70年来,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数不清的难忘瞬间。从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迎来改革开放,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到2017年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话语权日益加强……泱泱大国,其盛其昌,祖国脉搏的每一次蓬勃跳动,都与青年人息息相关、紧紧相连。
70年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跨越新世纪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到党的十八大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再到确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科技实力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创造领先世界的7062米“中国深度”,2016年9月21日“天眼”射电望远镜启用,2017年5月5日C919大飞机成功首飞;从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到2011年“天宫一号”载人空间试验平台,再到2015年“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和2016年“墨子号”量子卫星……神舟升天、嫦娥登月、蛟龙探海,“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壮志豪情均有实现。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兴科技的逐步实用,中国已成为科技创新大国,并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前进。
70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教育旧貌换新颜,高等教育也稳步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文盲率高达80%,小学净入学率不到20%,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只有11.7万的教育弱国,逐渐发展为人口识字率96%以上,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8%,高等教育体系规模稳居世界第一的教育强国。从1950年10月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开始,我国高等学府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教育规模日益扩大,水平显著提高。高校建设从“985工程”“211工程”逐步向“双一流”“新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北京等各地新高考、中考改革方案相继出台实施。不断深化改革的教育事业不仅让更多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也为社会培养、储备了大批科技创新型人才。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爱国成为大中小学的学习内容。北京市西城区顺城街一小师生在“唱响国歌 守护国旗 致敬国徽”的主题活动上齐唱国歌;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金帆乐团在开学典礼上奏响《我和我的祖国》,全体师生的歌声汇成一片海洋;北京大学4000余名精神抖擞的新生挥舞着国旗,参与开学第一跑,热情的欢呼席卷整个操场……他们为新中国的70华诞欢呼喝彩,传递着浓浓的爱国情。教育为国之大计。70年的新中国教育事业在发展中走向现代化,未来也将在现代化进程中迈进新时代。
祖国,我们会永远和您在一起!就像鱼儿离不开水,就像雄鹰离不开天空。70年,对于近14亿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段我们共同见证和参与的岁月。七十载披荆斩棘,九万里风鹏正举。一个即将迎来70华诞的新中国,正昂扬、平实、笃定地屹立在东方。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肩头沉甸甸的使命与责任。
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富裕安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需要我们一代代人攻坚克难、永不放弃地砥砺前行。当代青年,当用青春铭记历史,当以青春告白祖国。强国之梦重若千钧,青年学子责无旁贷,历史和未来将由你们连接。每一名青年学子,当用崇高的理想追求、顽强的意志品质、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展现改革创新的时代风采,谱写更璀璨的中华篇章。
(安京京 许 卉 刘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