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韩 静
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前夕,教育部发布数据显示,教师队伍建设更加“有规模、有质量”。
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
队伍规模大幅增长。全国现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673.83万人,比1985年的931.9万人增长79%。这个庞大的职业群体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一支了不起的力量”。素质能力大为提升。学历上,相比1985年,小学、初中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分别增加了61.59和80.59个百分点。能力上,2012年以来,“国培计划”培训各级各类教师超过1400万人次。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以李保国、黄大年等为代表的优秀教师不断涌现。
乡村教师提升更加“增活力、增底气”。一方面,实施“特岗计划”。2012年以来,中西部省份共招聘51万名特岗教师,持续为乡村教育输入“新鲜血液”,优化了乡村教师队伍结构。另一方面,助力脱贫攻坚。通过万名教师支教计划、“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等,为“三区三州”等贫困地区补充教师近25万人,每年精准培训骨干教师上万人次。
教师地位待遇更加“受尊重、受关注”。一是建立工资待遇保障制度。教师工资由80年代之前在国民经济各行业排倒数后三位,提升到目前在全国19大行业排名第7位。二是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调整完善教师职称政策,中小学高级职称结构更加合理,激发了中小学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热情。三是健全国家教师荣誉制度。2010年起,每年推选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每五年推选“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目前,全国共有教师教育院校605所,其中高等师范院校199所(包括师范大学50所,师范学院71所,师范专科学校78所),非师范院校406所。
具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院校144所,其中师范院校60所,非师范院校84所;具有教育博士学位授权院校27所,其中师范大学19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8所。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师范生公费教育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招收公费师范生8441人,比2018年增加2015人,为中西部地区培养更多高素质教师。
首批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全国共有60个师范专业通过第二级专业认证,2个师范专业通过第三级专业认证,认证结论有效期6年。通过第二级认证的专业,在认证结论有效期内入学的师范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工作。通过第三级认证的专业,在认证结论有效期内入学的师范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工作。
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加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二十条”),研制《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着力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和院校深度融合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健全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畅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完善“双师型”教师资格准入和任用考核制度,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面向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15个试点领域专业,启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遴选首批12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培育)建设单位。
此外,实施“国培计划”、“特岗计划”、万名教师支教计划等,打好脱贫攻坚助力战。
新时代尊师风尚得到弘扬
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
今年教师节的重点活动有八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表彰全国模范教师720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80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600个,以及全国优秀教师1440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6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今年产生的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涵盖高教、职教、基教、幼教、特教等各级各类教育,其中男教师4人、女教师6人,年龄最大69岁、最小33岁,乡村教师2人、少数民族3人;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新时代教师形象在线宣传;乡村特岗教师巡回报告活动,带动吸引高校毕业生和广大教师投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题材优秀影片展播活动;新时代教师好故事征集活动,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向全社会征集反映教师高尚师德和教书育人的好故事;推广教师志愿服务品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