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种特色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访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于昕悦
发布时间:2019-06-19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国家对多语种人才的需求也随之逐年上升,这为多语种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国内多语种人才的缺口也越来越大,难以满足用人需求。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正是在这样的机遇与挑战下应运而生。
日前,本报记者约请北外附中副校长于昕悦,就学校多语种教育的办学方向和今年的招生情况进行了专访。
学校2014年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自此走上了外语特色发展之路。三年来,学校以多语种教学为特色,以校本课程形式开展多语种教学,满足了学生对多语种学习的需求。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学校的成长课程体系是什么样的?
于昕悦:学校在原有“一体两翼”课程基础上,一方面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和终身发展,另一方面努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学校特色形成为原则,构建了“成长(grow)课程”体系。通过“R.根基课程”(国家核心课程、地方课程、校本核心特色课程)“W.生涯规划课程”(大使课程、“外交官训练营”、健康与幸福课程)为“一体”,“G.传统荣耀课程”(进德约礼、明史昂志、修身健体课程)“O.创视洽学课程”(交流合作、多元文化、实践创新类课程)为“两翼”的“成长课程”体系规划,以“1+3复语实验课程项目”和“初一年级多语种贯通培养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继续坚持“传统奠基 外语助力”的办学特色,突出课程在学校育人中的核心地位。
学校通过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各国大使馆和文化中心的合作,拓展了丰富的多语教育资源。通过举办多种对外交流、外语主题活动、外事接待、留学生联谊等活动,让学生借助多种语言工具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沟通;通过“创视洽学”课程,把学生课堂所学有效地融于生活实践。可以说,特色化课程开拓了学生视野,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记者:学校作为附属中学,与北外有哪些方面的合作?
于昕悦:学校的复语项目是高校支持附中共建合作项目之一。双方合作内容不仅包括教育教学,还包括学校战略发展、师资培养、课程开发、学生课外拓展等,甚至在未来学生毕业出口渠道的打通上都提供了很大帮助。
多语学习的学生将来既可以选择非英语语种作为第一外语参加高考,也可以在取得相关语言成绩的基础上通过北外的留学直通车项目到非英语国家的优秀大学进一步学习深造。
记者:学校目前使用的教材是什么?
于昕悦:学校目前使用的教材,必修课程中的日语、俄语使用国家规定的人教版教材,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和德语课程使用的是外研社引进的教材;选修课教材由本校教师和北外相关院系共同合作开发。
记者:学校都开设了哪些多语种课程?此类课程师资情况如何?
于昕悦:学校共开设了法语、韩语、意大利语等8门多语种选修课程,除本校开设的课程外,其余课程均由北外青年教师或研究生帮助开设。学生入校后可从中自由选择一门。必修类多语种课程包括德语、西班牙语、日语、俄语和阿拉伯语5门,作为学生的第一外语开设,除阿拉伯语由北外教师授课外,其余都由本校教师授课。
在海淀区教委的支持下,本校师资全部来自北外、北语、首师大等高校的多语种专业研究生。学校多语种教研是在北外教师指导下开展的,每一个语种都有北外教授听课、辅导,进行课程指导和教学跟进。
记者:学校今年招生情况如何?
于昕悦:学校的招生方式分为从初一招收的复语实验班和从初二学年末招收的“1+3”复语项目两类。学生在招生报名时,就要对语种进行选择。初一年级的英语+德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复语班去年首次招生,学校“1+3”项目已招收两届,今年6月22日将举行招生说明会。按招办要求,7月初在规定时间内招生。今年俄语和阿拉伯语两个语种共招60人,其中俄语40人、阿语20人。招生对象包括海淀区内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且在同一学校具有连续两年学籍等条件的初二学生。初一招收的复语班为6年一贯制,符合语言学习连续性、规范性的特点要求。“1+3”复语实验班学制4年,学生不参加中考,直升本校高中。
同时学习两门语言压力很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对学习语言有兴趣,同时具备一定的语言模仿力和发音能力等。北外的教师将参与面试筛选。
记者:学生入校后要学习两种语言。这两种语言之间是什么关系?
于昕悦:从招生角度来说,学生英语基础越好,对其学习其他语种会越有帮助。在校期间,学生英语课时量会有所压缩,其所选择的多语种课时量会加大。学生高三时要在两种语言中选择一种作为必修科目,参加当年的外语高考。
学校未来会为学生打通更多就业升学渠道,让他们有更多选择。学习了多语种的学生毕业出口很宽泛,并不一定要去语言类高校。学生在学习了多语种的基础上,可以更宽泛地选择专业。学生高三毕业时,多语种能达到高考水平,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均可自愿参加考级。
记者:学校的生涯规划类课程是怎样开设的?
于昕悦:学校开设的生涯规划课程紧扣外语特色发展,引领职业发展。以“大使进校园”课程为例,初、高中学段又各具特色。初中的大使课程与地理、历史课程结合更紧密。高中阶段则与外交、政治经济学结合更紧密。学校会就课程内容提前与大使进行沟通。目前已先后有8位中国历任大使来我校授课,为学生提供了解、感知、体验外国优秀文化的机会,而且让学生深入了解外交官职业要求及特色,为北外附中学子早日实现外交官的职业理想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