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考前30天调整好心态
发布时间:2019-05-27
期号:
距离中考还有30天。进入冲刺阶段,考生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有初三生家长反映,孩子因为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最近一段时间情绪低落,学习效率很低,每天唉声叹气。中考是考生学习能力的比拼,更是心理的较量。在备考最后30天,除了要扎实稳固学科知识,拥有健康心态对考生来说尤为重要。在这场与他人较量的赛场中,赢得了自己,才能迎来成功。
考前心态调整可具象化。很多考生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平时学得很扎实,一到考试就崩盘。这更多体现出的是考生的心态问题。心态调整看似是很抽象的事,但考生可通过某件事将它具象化。例如,在考前这段时间保持独立的考试习惯,日常做题或做模拟试卷时严格按照中考时间完成;把日常作息和学习兴奋度调整至考场时间;提前适应考试环境,平时学习要有独立的环境、完整的时间,按考试要求规范答题习惯等。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考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中考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增强自信心,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尝试摆脱“聚光灯效应”。有的考生会有这样的心理:因为某次考试考砸了便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学习乃至中考失去信心,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抬不起头,觉得很丢人。这种念头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聚光灯效应”,即人总会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失误放大。考前30天,考生要将注意力集中到备考上,不要纠结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更不要因此丧失信心。考生之所以会在意别人的看法,主要是因为缺乏自信,并对自己进行错误的评价。考生要抛弃这些不正确的假设,告诉自己“我很优秀”“我一定能做好”,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考生还可在紧张时尝试呼吸放松法,在一分钟内连续进行几次深呼吸,可缓解紧张引起的心悸、出汗等焦虑症状。
明确内在学习动机和考试意义。对于中考生来说,因为升学压力和考试压力导致忽略学习的内在动能才是决定自己最终位置的根本因素。考生每天都在为中考努力奋斗,却往往忽略了考试的真正意义,在考前复习中存在大量没有明确意向的学习。要想有效进行长期且有意义的学习,内在动机很必要。中考只是人生旅程中的一站,考试成绩不会定格未来发展。但考生可以在此过程中培养、检验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让未来人生充满更多的可能性。临近中考,考生不要被别人的复习节奏所干扰,要明确自己学习的内在动机,正确理解考试意义,把心态调整至最佳水平,为实现目标继续努力。
考前30天,劳逸结合对考生调整心态也有帮助。只有保持一颗平常心,保证精力充沛,才能有效调整自身状态,减少焦虑和紧张情绪。不论前方道路是否平坦,考生都要不妥协、不放弃,不断超越昨天的自己,争取在中考中发挥最佳水平。
(刘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