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说学校 19年走出近三千名宏志生——访北京宏志中学校长熊劲

发布时间:2019-05-15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2000年4月,全国第一所专门招收品学兼优、家庭贫困学生的北京宏志中学成立。19年来,学校共招收宏志学生2720人,已毕业的宏志生全部考入大学。宏志学子以“自立、自信、自强不息”的人格,“健康、青春、阳光”的形象,“感恩于心、责任于行、志存高远”的素养,塑造了当代青年学子的良好形象。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北京宏志中学的由来。
  熊劲:北京宏志中学是2000年4月在北京市第142中学的基础上创办的、全国第一所面向全市招收家庭贫困且品学兼优学生的大型公益性学校。当初为响应“教育是最崇高的公益事业”这一号召,要在北京市教育发达地区创办一所专门招收家庭贫困学生的学校,经过多方考察,最终诞生了北京宏志中学。
 
  记者:学校校训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如今该如何解读?
  熊劲:北京宏志中学的校训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从“宏图寄党恩,志远为国强”到“宏图寄党恩,志远为国强,赤诚报社会”,再到如今的“修德宏善,秉志笃行”,无论如何变化,我们一直突出“宏志”两个字。“宏志”即宏图大志,是一种自强不息、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矢志卓越的心气、骨气、志气和魂魄。
  “修德”即不断地修为自己的德行;“宏善”即弘扬爱和温暖,提升生命质感,使社会充满阳光和温度,在和谐社会中传播真、善、美;“秉志”即胸怀大志,并不断地践行;“笃行”即要坚定地去行动。我们希望学生能将感恩之心深藏于心,树立高远的志向,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记者:学校今年的招生情况是怎样的?
  熊劲:宏志中学面向贫困家庭招收宏志生,今年面向全市共计划招生140人。
  7月5日和6日,满足家庭贫困条件的考生可持相关证明,到学校进行面试和材料审核。学校给予报考资格认定,进行网上公示后,考生就可以报考宏志中学。面试内容主要考查考生是否符合宏志生招生条件,确认是否具有报考资格等。
  报名时考生要携带相关证明材料,包括《2019年北京宏志中学宏志生报名登记表》;由村委会或住家居委会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考生家庭的户口簿、考生本人学生证、荣誉证书原件及其复印件、一寸免冠照片1张以及毕业生体检表。
  宏志中学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开设中医药杏林实验班,面向全市招收25人。杏林实验班学生要选修中医药概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古代哲学基础、国学导读等多种中华传统文化类课程,旨在让学生感受中医药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学习兴趣,培养扎实的中医药知识基础和宽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向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等中医院校输送一批从事中医药事业的、具有良好潜质的专门人才。
 
  记者:学生在校期间可享受哪些优惠政策与补助?
  熊劲:被学校正式录取的新生在校期间可享受“四免一补”,即免交学杂费、书本费、校服费、住宿费,并享受一定数额的伙食补贴。
  宏志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而不是“抚养”人。单纯的社会资助不但不利于培养学生,反而易使宏志生形成心理依赖。因此,学校转变资助方式,建立了完善的奖学金制度,通过公平有效的竞争机制和目标考核制度,逐步由“补”的资助转为“奖”的激励,由“帮扶”转为“励志”,让学生有尊严地获得资助。学校通过奖学金导向作用,激励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特长,不断完善自我。奖学金的考查标准不仅包括学习成绩,还包括孝老爱亲、热心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每学期能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比例占全校70%以上。对于有极特殊困难的学生,学校还设立了特困生帮扶机制,由学校和学生共同面对,共同克服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学校成立了学情调研中心,让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得到最信任老师的及时帮助。老师把可给予学生的帮助做出承诺,并放到学校专门构建的学生帮扶网络平台。学生可根据需求及时找到相应的老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宏志中学的老师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不厌其烦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无论是中午的教师办公室,还是校园角落或者晚自习后的教室,都能看到老师为学生答疑、辅导的身影。这些都是老师自愿的,是他们发自内心对学生关爱的体现。
  学校还建立了教师家访制度,把关爱送到宏志生的家里。学校制定校级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三方密切配合、三位一体”的家访行动模式和“三特”的家访方向,即:重点家访“特别困难、特殊情况、特别优秀”的学生,把关爱送到每一个家庭。建校十几年来,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共计重点家访近800次,架起了学校、家庭的桥梁,用爱心温暖每名宏志生的心灵。
 
  记者:学校是如何关注宏志生心理教育的?
  熊劲:宏志生很朴实、勤奋,但成长环境导致他们的视野相对狭窄,有时还容易自卑、敏感,在青春期遇到困难,长期积累下来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为此,学校成立了心理实验室和三位一体的心理防护机制。
  三位一体机制包括每班设置一至两名学生观察员、经过培训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以及专职的心理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就可以及时层层反馈,寻求最适合的解决方式。
  学校还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经过几年建设,已发展成为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三位一体功能的东城区重点心理实验室。学校现有三名专职教师,均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有50多名教师参加了系统的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学校通过学生心理状况测试,为每名学生建立档案,全程追踪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对有异样的学生重点关注;构建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心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以及各种心理拓展课程,确保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能够健康成长。
 
  记者:为帮助宏志生开拓视野,学校课程设置有什么特点?
  熊劲: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时看不到未来的自己能有多优秀,或在哪些方面能有所发展。学校为了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思想内涵、增强他们的自信、点燃他们心中的梦想,让学生对自己有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充分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建多层次、多类型,满足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化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开设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与信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与工程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以及综合学习七大领域课程,充分保障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
  学校还会将已经毕业的优秀宏志生请回学校,请他们分享自己成长、创业的故事,将他们作为成功的成长案例激励和影响学弟学妹。学校还为学生开设了“百家讲坛”,每周安排1次讲座,每次150人左右。各行各业的专家、教授和精英人士走进校园。学生可自愿报名参加,报满为止。学校搭设平台,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去学习、倾听和思考,了解学科前沿。这些对学生开阔视野起到了很大作用。
  学校还开展了“跨代对话”活动,邀请不同行业的社会精英,将他们的成长、教育、创业、工作经历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与学生进行交流。
  除了请进来,学校还让学生走出去,为他们安排了大量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走进企业、中科院,去苏杭、安徽研学,去中医药药材基地考察,在行走中学习,在学习中行走,拓宽视野。目前学校还开设了30多个社团,一种是比较专业的,学校会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重点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特长;另一种是学生自治性社团,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领导力等。
 
  记者:宏志生是如何利用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回馈社会的?
  熊劲:宏志生受到国家的资助、社会的关爱和学校的帮助,要铭记“宏图寄党恩,志远为国强,赤诚报社会”的誓言,努力用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
  学校与周边的和平里、安定门、北新桥敬老院签订了“敬老活动协议”,开展“宏志志愿者服务活动”。学校以社区、敬老院、车站等为活动场所,通过假日调查、公益活动、青年志愿者等形式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开展“慈善”“公益”等主题教育。每学期全校还会开展一次全员参与的“公益行动”。每个班级都建立了自己的结对单位、结对项目、结对群体或结对老人等。
 
  记者:这些年学校共有多少宏志毕业生?他们毕业去向如何?
  熊劲:十多年来,学校共招收宏志学生2720人,已毕业的宏志生全部考入大学,60%以上考入本科一批重点大学。此外,有32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3人赴美留学;2人获全国中学生正泰品学奖特等奖,1人获北京市十佳中学生,2人获感动京郊十大杰出青年。大批宏志生大学毕业走向社会,在各行各业踏实肯干,赢得广泛赞誉;一大批宏志生家庭脱离贫困,过上富裕生活。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