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变中国 受益高考 服务教育——访北京讯飞启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岳芳
发布时间:2019-05-08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岳芳,是一名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女大学生,高考时报考了北京工业大学。
理工科毕业的她,选择了计算机行业工作。九十年代,她从国有企业下海后,加入到创业浪潮中,并专注服务教育事业。
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北京讯飞启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岳芳,请她谈谈高考对她的影响,以及后来如何服务教育事业。
为了留京工作 报考北京工大
记者:您是哪年参加的高考?给您印象最深的高考记忆是什么?
岳芳:我是1982年参加高考。当年,我们没有高考复习资料,都是按课本复习,跟着老师做题。那年高考时间安排在7月的7日、8日、9日3天。我记得当时天气很热,考试的3天好像每天都下雨,倒显得比较凉快。
记忆比较深刻的事情是,在那个年代,上大学还不是很普遍,更别提职业生涯规划了。对于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我都没什么想法。与现在高招宣传渠道丰富相比,当年了解高招信息的渠道很少,主要还是听从父母的意见。
我高考分数是443分,后来才知道,这个成绩是可以考上更好的学校。由于哥哥考上了清华,而且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是全国分配工作,而父母想让我留在北京工作。我就选择了北京工业大学,在那上了5年。
记者:高考恢复40多年来,您作为高考受益者,毕业后分配到北京计算机技术研究所,2004年到启明公司工作。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岳芳:我1987年毕业,分配到北京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新产品开发室。当时研究所还是很先进的,设计生产bcm-286、386、486、586。我参与研制2.5兆内存扩充卡和I/O通讯卡两款产品。随着国外PC机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研究投入和产出跟不上,客户也就慢慢不再购买我们的产品了。
1996年,我在研究所办理了停薪留职,用当时的话说就是“下海”。辞职后,我陆续在一些单位工作过。2004年,我参与成立了北京启明万凯科技有限公司,进入了教育行业,2013年,公司被科大讯飞收购,更名为北京讯飞启明科技有限公司。
推动中国发展 高考作用巨大
记者:人家都说,恢复高考,改变很多人的命运。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岳芳:高考确实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特别是对于当时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工作就业以及后期学习深造的机会都很少。如果不参加高考,想找份吃“公家饭”的单位,不少人只能选择接父母的班,到父母的单位去工作。
当年高考竞争比较激烈,高考后,我感觉自己考不上大学,就找了一家服装厂工作,地点就在东单公园里面,在厂里当学徒,负责熨衣服,每月工资大概15元。没过一个月,我就收到学校录取通知书,真是意外的惊喜,当时非常高兴。我离开工厂时,厂里的师傅都十分羡慕我。
当年高考恢复时间不长,大学生很少。能够通过高考上大学,我感觉真的很幸运。目前,我在一家高科技公司,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工作。如果当年没有考上大学,我想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达到现在的工作水平,不知要多付出多少努力。
记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国家取得很大发展。您觉得高考对中国发展历程起到哪些作用?
岳芳: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高考是一种公平选拔人才的方式。恢复高考后,各个高校为中国培养了无数的人才,涉及很多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校培养的人才为推动中国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记者:有人说高考是一项考试、一项制度,它本身附有一种为理想奋斗的精神内涵。近些年,求学深造的选择路径越来越多,但高考仍是大部分高中学生的首选路径。在您看来,高考的精神内涵到底是怎样的?
岳芳:从恢复高考到现在已经40多年了,虽然求学深造的途径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愿意经历中国的高考。
高考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拼搏,需要经历很多煎熬、忍耐,需要提高自我约束能力,需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需要有无论克服多少困难也要向目标迈进的勇气。高中生经过这场历练,能够更好地成长,获得满满的正能量。
再有,在整个高考过程中,学生只专注于一件事,连带一个家庭都专注于此事。这种专注力的形成,对学生未来从事各种工作都是有帮助的。
作为一个学生家长,我看到自己的孩子经过刻苦学习,自信满满地进入高考考场,为自己的人生去努力、去拼搏,这说明高考的精神一直在延续。
服务教育事业 需要教育情怀
记者:您从事教育服务行业十多年,您觉得服务教育事业需要什么样的情怀?
岳芳:俗话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教育考试是选拔人才的途径,做这一行业的人要具备更多的教育情怀,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要心系考生,要有专业精神、专业素养,才能专注地服务于考生。
记者:一些省市新高考改革已经启动,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将对教育事业产生哪些影响?
岳芳:人工智能将对教育事业产生较大影响,其中考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模式、自动化测评系统等都会受到影响。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应用于英语听说智能考试系统以及教学系统。未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做到让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考试,有利于人才个性化的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