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文”变成“评成果” 市属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形成“北京模式”

发布时间:2019-03-04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许 卉) 近日,北京市人社局总结改革经验,新修订出台了《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管理办法》,从对高校教师进行分类评价、职称和岗位聘任实行聘期制、加强职称评审权下放后的监管三方面完善高校教师职务聘任的“北京模式”。

         2005年,本市出台了《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国率先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开展了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14年来,全市已有40多所高校开展了聘任制改革。

       市人力社保局专技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新修订的《管理办法》,职称评价不再“唯论文”,而是分类评价高校教师。此次深化改革,将高校教师职称从“一把尺子量到底”改为“干什么、评什么”,强化教师以教书育人为主。在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将高校教师按照教学为主、教学科研为主和社会服务为主等进行分类,制定侧重不同的评价标准。

       同时,建立高校职称评审代表作制度,从“评论文”改为“评成果”。教师可从论文、论著、精品课程、教学课例、专利、研究报告等不同成果中,任选最能体现能力水平的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内容。

  完善后的新模式,告别“终身制”,进一步强化了教师职称的“能上能下”。在实际操作中,职称和岗位聘任均实行聘期制,期满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学校和教师按照岗位需要、本人自愿的原则办理续聘手续,签订新的聘用合同;考核不合格的,高校可根据教师与岗位的适用情况,低聘岗位等级直至解除聘用。通过这一制度设计,保障了高校的用人自主权,避免一劳永逸的职称终身制引发的惰性,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使人才“评得上、用得好、留得住”。在保障高校用人自主权的基础上,市人社局将加强对教师聘任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

  在高校制定本单位教师聘任管理办法时,市人社局将进行指导和审核把关,确保高校教师评聘制度合规合理。在高校开展聘任工作时,需进行评议前公示和聘任前公示,广泛接受教职工和社会监督。在高校完成聘任工作时,市人社局将对聘任程序和结果进行验收,确保聘任结果的真实有效。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