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研于知识 严于诚信

发布时间:2018-12-24 期号: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今天开考。考生想要读研是希望在相关的领域能有所发展、有所建树。想要研于知识,必先严于诚信。
  研考作弊法理不容。研考作弊早在2015年就已入刑。考生除要遵守《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外,还要遵守《刑法修正案(九)》的法律规范。“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规定处罚。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应尽义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这对研考生更不例外。
  研考作弊必受惩罚。研考作弊受罚已有前车之鉴。2017年,南方某市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前,姜某通过网络向高某购买了微型相机等作弊器材,雇用学生进行大量模拟试题训练,通过姜某军、宋某、梁某等人招揽考生并从中获取非法利益。此案有100余名考生作弊被处理。实施该起考试作弊案的姜某、姜某军、宋某、高某被天门法院依法分别判处拘役六个月,有期徒刑十个月至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由此可见,参与作弊,不仅主犯被罚,涉事考生也难逃惩罚。
  研考作弊践踏诚信底线。诚信应考,不光检验研考生的学习质量,更考验研考生的道德水准。孔子曰“君子以诚为贵”,孟子曰“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不少研考生是为了自己的事业和理想参加研考。若有作弊行为发生,则会留下不诚信记录。用人单位招聘人才必然会有所考量,恐怕到时再大的理想抱负也难实现。不诚之举,辜负家人的期待,阻碍个人的发展。研考作弊行为,相当于人生简历上的一道黑“×”,会成为人生不能抹去、记忆不能遗忘的污点。参加研考,考生该做严于诚信、无愧于心者。
(孙梦莹)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