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变中国 受益改革 参与改革——访国家体改委生产体制司原副司长贾和亭

发布时间:2018-12-05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邓 菡
 
  “恢复高考是我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折点,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命运。”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批亲历者,贾和亭直言,没有这项改革,就没有自己后半生直接从事改革开放事业的人生辉煌。1946年出生于河北省故城县的贾和亭,1966年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3年,随后进城做了6年工人。作为为数不多抓住恢复高考机遇的“老三届”青年,贾和亭凭借扎实的基础和不懈的努力,于1978年考入北京经济学院(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成为改革的直接受益者,从此与改革结缘。
  
  记者:作为高考的受益者,您认为恢复高考对您本人意味着什么?对整个中国意味着什么?
  贾和亭:1966年6月,我高中毕业,参加高考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已完成,就等着进考场。这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一下子扭转了我的人生发展轨迹。随后,下乡插队接受再教育,进城当工人,后来又结婚生子,我做梦都想不到此生还能考大学。
  1977年10月,邓小平同志果断决策,恢复中断了十多年的高考制度。被打乱的教育秩序回归到正常轨道。恢复高考是我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折点,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命运。这项改革同时解除了我国人才断档的危机,一大批人才通过高考脱颖而出,成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因此,也可以不夸张地说,这项改革改变了中国,挽救了中华民族。随后,改革开放的帷幕徐徐拉开,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使人们看到了希望,有了盼头。
 
  记者:已经过去多年的高考,给您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有哪些记忆深刻的事?
  贾和亭:记忆最深的是当时争取报名。1977年,我还是北京市二轻局建筑公司的一名建筑工人。10月22日从报纸上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后,我心里高兴极了,急忙跑到单位办公室,要求报名参加高考。负责报名的人拿出上级部门下发的高考招生通知说:“你都31岁了,年龄超了,不符合报名条件。”
  我一听就傻眼了。怎么会呢?不行,我要彻底搞清楚,不能眼看着这个宝贵机会就这样丧失。于是,我骑上自行车,直奔公司所在地朝阳区招生办公室,向工作人员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工作人员无奈地对我说:“像你这种情况还不少,只能表示惋惜。”我还是不死心,打听到北京市招生办公室的地点后,又骑车风风火火地赶到十几公里外的北京市招办,心情急迫地向工作人员说明了来意。工作人员告诉我:“你不用着急了。我们刚刚接到教育部的电话,这次恢复高考对‘老三届’年龄放宽。你赶紧回朝阳区招生办报名。我们马上给他们打电话,传达上面的最新精神。”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转机终于出现。我高兴地跳上自行车,飞一样骑回朝阳区招办,大声喊着:“市招办说我可以报名了。”工作人员说:“不可能,你自己到市里说说就行了?”说话之间,市招办的电话打了过来,通知了新政策。区招办的人也为我感到高兴,把招生报名表交给我填写,然后让我带着填好的报名表回原单位去盖章。
  直到这时,我才长吁一口气,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总算报上名可以参加高考啦。我深感,人生路上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更少,当机会来临时,一定要死死抓住,这样才不会懊悔终生。
  
  记者:在当时百废待兴的年代,您想报考哪所学校?对什么专业感兴趣?为什么?
  贾和亭:我先后参加了两次高考,选择专业的目标都集中在理工、经济方面。由于过往的一些经历和见闻,惯性思维使我认定,上大学就要走实业报国的路子。
  1977年参加高考,我报的理工科要考物理、化学。十多年没有接触了,忘得一干二净,高考成绩不理想,但过了体检分数线,还参加了体检,最后没被录取。
  1978年我再次报名参加高考,这次改报文科,选择了北京经济学院的工业会计专业。当时这个专业并不被大家看好,认为毕业后的工作出路就是手持算盘,当“账房先生”。4年后大学毕业,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年代,整个国家已经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上来,会计专业毕业生成了用人单位炙手可热的争夺对象,用同学的话说是“歪打正着”。
  按照政策,我是带着工资上的大学,1982年毕业后理应回原单位,恰好赶上当时北京市政府研究室到学校选人,把我给挑走了。此后数十年,直到退休,我直接参与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工作。在北京市政府研究室工业处,我主要是研究企业现代化管理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1984年初,我调入国家体改委,主要从事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企业和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经历了企业改革的全过程,尤其是参与了我国早期股份制试点,指导了上海、深圳等地最早实施股份制企业的改制,推动了一批企业上市,一干就是13年,曾任国家体改委副司长等职。1996年起,我到深圳市政府工作10年,参与了深圳市口岸管理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历任市口岸办主任、市体改办主任、市国资办主任。2006年退休后,我又出任深圳市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10年时间,通过研究会这一社会智库,我继续为深圳的改革开放贡献智慧和力量。
  大学毕业后,我虽然没能直接从事会计专业这个行当,但是当年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我研究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试点、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记者:进入大学后,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您还有哪些收获和成长?
  贾和亭:北京经济学院以“经世济民”为己任,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艰辛办学。母校的这种气质,也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成为我在求学路上获取广博文化知识和塑造高尚道德品质的精神导引,坚定了我发奋读书、学有所成、报效祖国的意志。
  在大学里,我是班里年龄最大的,32岁。国家为了照顾我们这些拉家带口的大学生,允许带工资上大学。我感恩改革开放,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如饥似渴地吸吮知识,把过去耽误的岁月尽量弥补回来,不敢浪费一点时间,稍有懈怠内心深处便产生一种负罪感。星期天,我常到离家很近的陶然亭公园,一边看孩子一边复习功课;上下学,我一边挤公共汽车一边拿着纸条背记英语单词;下课后,我赶紧到图书馆占座看书查资料。正是这4年的苦读,才积累了我后来投身改革开放大业的真才实学。
  
  记者:回过头来看,恢复高考制度是否意味着通过公平竞争改变命运的时代来临了?
  贾和亭:是的。我是“老三届”中的高三毕业生,是知识含金量最高的,按说最有资格进入大学的殿堂。但是,在上大学实行“推荐制”的年代,我同班的近50名高中同学,个个出类拔萃,却大多数被埋没了。恢复高考后,我是少数几个抓住机会参加高考的。恢复高考是一项制度性变革。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也出现了一些腐败现象,但在高考领域,一直体现着公平公正的精神。一大批莘莘学子,有教无类,通过公平竞争脱颖而出,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可以说,正是恢复高考制度,才有可能使人们通过公平竞争,改变个人命运。我庆幸,自己赶上了这个好时代。
  
  记者:有人说高考是一项考试,一项制度,而它本身就富有一种为理想奋斗的精神内涵。在您看来,高考的精神内涵是什么?
  贾和亭:回首个人的高考之路,我深深体会到,高考的精神内涵就是为理想而奋斗,为圆梦而求索。高考既是一项学业考试,也是一项人生大考,它为万千学子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演绎人生的竞争舞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高考这个舞台上,只有拼搏,只有努力,才能把握命运、实现梦想。我想对所有面临高考的考生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为自己的远大理想而不断奋斗,希望就会在前方。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