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不要培养“妈宝”似的孩子

发布时间:2018-11-19 期号:
  前几天,央视少儿频道的《小鬼当家》节目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妈宝”男小刘从小在爸妈和姐姐的宠爱下长大,性格唯我独尊,生活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15岁的他什么都不会做,还经常和父母发生争执。“妈宝”不仅只是孩子,有太多人已经成年,却依旧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没有主见,事事听父母,习惯性“啃老”。父母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也要学会“放手”,给孩子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避免培养出“妈宝”似的孩子。
  “妈宝”性格源于溺爱。“妈宝”最直观的表现是对妈妈的话言听计从,没有主见,遇到问题先想到的是妈,什么事都听妈妈的意见,甚至结婚生子后也离不开妈妈,生活起居都要妈妈安排。一名48岁的海归硕士,宅在家里6年不工作,成天睡觉打游戏,靠82岁患有尿毒症的母亲养活。当母亲通过法律手段让他去工作时,他却埋怨是妈妈害的。说到底,造成“妈宝”的原因,是父母对孩子太过溺爱,所有事都为他安排妥当。孩子长大后,心理年龄一直停留在幼儿时期,形成依赖心理的惯性,失去自我独立意识。
  放手锻炼才是真爱。一名20多岁在外留学的男生半夜给父母打电话,让父母教他做饭。父母在视频里手把手教他。等他做好了饭,和朋友欢聚一堂时,才想起自己所在国家和中国有十几个小时的时差。我们在感动于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献爱的同时,也为孩子如此不懂得体谅父母而心酸。父母事必躬亲的照顾,已经超出了爱的范畴,更剥夺了孩子亲身体验生活的权利。爱孩子,就该给孩子自主锻炼做家务、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只有让孩子自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才能增加其成长经验。
  注重培养独立人格。正是因为有太多溺爱孩子的家长,才培养出一个又一个“巨婴”“妈宝”似的孩子。如果孩子已经习惯了父母的“百依百顺”,便会觉得父母给予自己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不仅不会对父母表达感激,更是稍不如意就与父母产生冲突。首先,父母要和孩子保持适当距离,更多站在孩子身后即可。其次,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事,如高考时填报志愿,毕业后选择就业。再次,要对孩子的独立选择作出积极回应。有了父母的鼓励和支持,孩子也能增强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性格和思想,更需要父母的尊重和理解。父母要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引导者,不要让孩子被爱包裹得喘不过气。只有孩子清楚地了解自我、表达自我,才能养成独立健全的人格,不做“妈宝”似的孩子。
(刘式歌)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