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学生实践活动“9合2” 中招将参考实践活动情况

发布时间:2018-10-15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安京京)  北京市教委日前下发《关于依托社会大课堂完善中小学实践育人体系的指导意见》。根据意见要求,未来本市将把目前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的9项学生实践活动,整合为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和课后服务2大类。
  本市将以社会大课堂资源平台统筹各类学生实践活动资源单位,对资源单位进行分类管理,完善准入、管理、考核标准,开发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和学生实践活动服务记录平台。按规定,小学生参与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的情况纳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初中生参加实践活动情况记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初中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高中生参加实践活动情况记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的学生实践活动主要有9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活动任务多、管理部门多、经费项目多等问题。此外,学生实践活动目标、内容整体规划不够,组织管理中缺乏统筹协调,亟需进行整体规划与整合规范。
  因此,新的《指导意见》实现了多方面整合,重点对目标和内容整合,系统设计各学段及校内外实践活动。如目标方面,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积极的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等;初中阶段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尊重实践的态度,培养勇于应对挫折的品质等;高中阶段着重培养公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培育爱国情怀等。
  内容方面,整合当前主要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开展的各类中小学生实践活动,构建以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和课后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实践活动体系。同时,鼓励各区和学校结合实际丰富和拓展中小学生实践活动。其中,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主要指依托社会大课堂资源开展的社会实践和课外学习,包括落实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组织开展的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学工学农活动等。课后服务则指学校为帮助家长解决放学后接管学生的困难,主要利用校内场地、设施条件开展的实践活动,包括学校组织开展的课外活动和课后托管服务。
  市教委透露,未来将搭建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和学生实践活动服务记录平台;建立市、区、校三级实践资源建设和管理体系,根据各项实践活动的需求,对资源单位进行分类管理,明确准入标准、申报程序、日常管理和考核要求等。
  同时,未来本市将整合各项实践活动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定额;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不再单独购买保险,全部纳入校方责任险和附加无过失责任保险范围。
 
相关链接:
各学段实践活动主要内容
  小学阶段,主要内容包括:落实各学科平均应有10%的课时用于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开展适当形式的学工学农实践活动等。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学生参与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的情况纳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初中阶段,主要内容包括:落实各学科平均应有10%的课时用于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安排开展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拓展校级、班级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义务劳动和公益服务。组织“四个一”活动、学工学农实践活动。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情况记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初中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高中阶段,主要内容包括:落实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课时在社会大课堂辅导完成的要求,开展适当强度和必要时间的学工学农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进行志愿者实名注册,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实施“翱翔计划”。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情况记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马上就访:
  北京市京源学校校长白宏宽:
  北京市颁布《关于依托社会大课堂完善中小学实践育人体系指导意见》,对于强化实践育人功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意见》体系更加完善,整体性更加突出,加强了系统内协调,有利于克服多头指挥、基层过于忙乱的问题,市、区、校三级管理体系责任明晰,管理更加规范。
  作为基层学校的工作者,希望在《意见》的执行过程中,更有利于学校因地、因校制宜,打造适合学校特点,有学校和地域特色的“实践育人”活动品牌,使教育投入更有效地发挥育人效益,同时加大对实践育人的督导力度,通过督导督促学校落实实践育人任务,保证实践育人的正确方向。加大对经费使用的审计力度,保障学校规范资金使用,确保学生受益。
 
北京教科院教研员耿申:
  广泛、深入地参与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获得全面成长的重要途径。但现实实践中,种种复杂原因致使实践育人的内容落实不到位,目标实现有差距。
  北京从2008年开始启动“社会大课堂”项目,经过十年磨合运转,已取得了丰富的运作经验,形成了北京市基础教育领域实践育人的独特做法。但仍有广阔的扩展空间,完全可以容纳更多的实践育人的新需求和新任务。如综合素质提升的需求,科学实践活动及综合实践活动的任务,志愿服务及游学、研学的任务等,均可纳入社会大课堂项目当中。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现行所有涉及中小学校实践育人的纷杂项目统筹整合到社会大课堂项目之中。这无论是对学校、对家庭还是对学生、对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必要且及时的举措。围绕这一整合,同时将课后服务项目的内容、范围、时间及场地也作出了明确界定,对于规范办学行为、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活动效益等具有积极的效应。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