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星 用爱陪伴蒙尘的心灵——记2018年北京市师德榜样穆彧飞

发布时间:2018-09-10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许 卉
  北京市海淀寄读学校教师穆彧飞被评为2018年北京市师德榜样,全市一共10名教师入选。这个消息是穆彧飞从朋友圈里知道的,还没等学校正式通知他,就已经在朋友圈里刷屏了。
  “祝贺我飞哥,喜提北京市师德榜样。”
  “为我们帅气的飞哥点个大大的赞!”
  转发这条消息的,多是他曾经带过的学生。
  看着学生们转发时的一句句评论,穆彧飞被感动包围:“比起响亮的荣誉称号,孩子们对我的认可更让我自豪。”
 
从“问题学生”到正能量老师
  “飞哥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他的正能量一点点传递给了我们”,学生小林(化名)说。“飞哥”是学生对穆彧飞的昵称。
  利用课间休息的空档,小林和另一名同学拉着穆彧飞到长廊聊天。和飞哥谈心成了学生的习惯。有哪些烦恼和开心的事,学生总想在第一时间跟飞哥聊聊。
  眼前的小林穿着黑色运动服,刚从篮球场上打完球,脸上还挂着汗,一副阳光少年的样子。可谁能想到他曾经是个因为同学一句玩笑话就动手、和班里多半同学都打过架、十分“不好惹”的学生呢?小林初二时因为经常打架被送进海淀寄读学校。那时的他一副生人勿近、不服管教的样子。“是飞哥一直主动找我谈心,耐心教我怎么和同学相处,聊我擅长的事儿。他是真的关心我,而不是在敷衍我。”小林说,穆彧飞的耐心和关心打动了他,也改变了他。现在他不仅变得开朗,被穆彧飞挖掘出的唱歌和篮球特长也都有了用武之地。
  在寄读学校,有很多小林这样的孩子。在这些叛逆、张扬的外表下,穆彧飞能在他们身上看到曾经自己的影子。刚上高一时的穆彧飞是班上的“问题少年”,讲台旁的座位就是单独为他设立的,以便老师严加管教。叛逆的穆彧飞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只因“不想写”就空着很多题目不做,只考了18分。本以为会被老师彻底放弃,没想到数学老师主动找他聊天,还关心他平时爱做什么。当时,每天18点40分到21点是晚自习,老师每天18点30分就会等在教室门口,“盯”着爱迟到的穆彧飞有没有按时上课。“她当时只是我的任课老师,并不是班主任,却能对一名叛逆的学生付出这么大耐心,让我很感动。”穆彧飞说,他努力改变,不想辜负老师的付出。经过努力,高考时穆彧飞数学成绩考了140多分,成为全年级第一名。
  正是这位老师对待自己的态度,影响了穆彧飞的职业选择,也让穆彧飞看到了“爱”的力量。
  2010年9月,22岁的穆彧飞从首都体育学院毕业后,来到海淀工读学校(现更名为海淀寄读学校)成为一名体育老师,同时担任班主任,开始了教育人生。  
  作为全国第一所工读学校,海淀寄读学校是教育转化心理行为偏差、学习困难等青少年的专门学校。学生是转自各中学的心理行为偏常、学习困难、无法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生活的青少年。班级管理难度与挑战性非常大。这里的班主任白天上课、管理学生,晚上值班,与学生同吃、同住,一周在校至少73个小时以上。
  从那一天起,穆彧飞就和学生吃住在一起。上千个日日夜夜,他不能回到就在学校对面的温暖的家,没有机会陪伴年幼的孩子咿呀说语、蹒跚学步。他把更多的时间给了另一些孩子,一些在成长中遭遇挫折、出现问题的孩子,一些正在迷失人生方向、彷徨失措的孩子。  
  8年时间,他和这群孩子一起摸爬滚打,帮助他们重新找回了人生的方向。
 
用爱与陪伴让学生重获成长力量
  这里的孩子很多生活在破碎的家庭,或是从小就遭遇过不该有的残酷。无助、冷漠和仇恨如同浮尘蒙蔽了他们原本鲜活的灵魂,让温暖的心灵外生出一层厚厚的坚冰。
  擦拭浮尘、打开坚冰的,不是教育策略,而是爱与陪伴。
  小雷是一个对诚信极度偏执的孩子,遇到违约就会冲动、甚至狂躁。他的父母工作繁忙,无暇照顾他,经常因为临时性工作对他爽约,而这造成了小雷对于爽约和谎言的零容忍。
  一个周一的早上,小雷再一次因为父母原本答应带自己去滑冰却爽约而暴怒。他把自己反锁在家中卫生间,吼着:“我谁的话也不听,你们都给我滚!”
  穆彧飞得知此事后,立刻赶到小雷家中,刚喊了一声小雷的名字,就听到里边传来一声愤怒的“滚”,并伴随着砸东西的声音。没有出声相劝,也没有对小雷发火,穆彧飞只是搬了一把椅子,告诉小雷:“我不会走,要走也跟你一起走。”然后便静静坐在卫生间门口等着,直到1小时后,小雷终于打开了门。
  在那1小时中,小雷知道了还有一个人不会对他爽约。对穆彧飞的信任,也是在那时悄悄埋进了小雷的心里。  
  此后,穆彧飞和小雷就如何与父母沟通聊了很久,与他的家长就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反复讨论,多次把不愿上学的他接到学校。几个月后,经历了三方共同努力,小雷与父母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上高中后的小雷渐渐学会了控制情绪,就在穆彧飞为此暗自欣喜时,小雷又因为一句批评而再次暴怒。愤怒的小雷疯狂撕扯着穆彧飞的衣领,不住地嘶吼。
  教室里满是桌椅,因担心小雷受伤,穆彧飞只好横着把他抱起来,放在了办公室的沙发上,自己蹲在沙发边轻声安慰着。半小时后,冷静下来的小雷哭着对穆彧飞说:“飞哥,我对不起你。”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小雷青春的岁月里,我陪伴了他5年。这5年,我的教育生命没有白过。”穆彧飞说。正是穆彧飞全心的爱与陪伴,小雷不仅和父母关系融洽,和同学关系也很好,如今已留学海外。
  除了像小雷这样心理行为偏常的孩子外,穆彧飞身边还有另外一类学生。
  小同是一个组织能力超强、会来事儿的孩子,因为逃学旷课、打架劫钱而来到寄读学校。刚入学时,小同就展现出与其年龄不符的人际交往能力。老师同学都很喜欢这个嘴甜的孩子。但不久,他又和校外的朋友联系上了。几周后,小同离家出走。
  穆彧飞白天用QQ和微信不断打听他的下落,下班后去网吧、KTV、夜店一家家地找。一连三周,穆彧飞终于将小同带回了学校。
  回校后,穆彧飞并没有大发雷霆,只是问了句:“小同啊,这段时间你吃了不少苦吧?”一句简单而温暖的话触动了小同的心,他不仅讲述了这几周的情况,还提到了曾被父母焊死窗户、反锁在家中的成长经历,对禁锢有着本能的抵触情绪,才总想要逃学。
  在穆彧飞的鼓励和理解下,小同放下了心中的包袱,开启了新生活,并迅速成长,当选为校学生会主席。
  “来到寄读学校的孩子,看起来‘张牙舞爪’,其实内心是自卑的,害怕被别人用有色眼镜看待,所以才用张扬的外表自我保护。”穆彧飞说,这些学生都是“蒙尘的花朵”。“我没有什么教育技巧,只是愿意用生命陪伴生命,用灵魂感动灵魂,把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关心和陪伴化成具体的、琐碎的、无微不至的爱给学生,补偿他们家庭的温暖,修复他们的自尊,让他们重新获得成长的力量。”穆彧飞说。
 
用智慧引领成长一切为了孩子
  穆彧飞在带班过程中发现,教育学生光有热爱是不够的,要想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智慧劳动。
  2016年,穆老师开始担任高一班的班主任。原来20人左右的班级,变成了42人的班级,班级管理变成一个巨大的挑战。他明白,要想管理好这样的班级,更需要班主任从学生长远发展考虑,要用专业知识将工作做到深处。他在假期认真学习钻研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开学初进行了“基于小组合作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将班级小组合作和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围绕“让每个学生在班级都有存在感,都能体现自身价值,懂得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和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这一指导思想,开展各项班级工作。在他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小组管理模式有了新的突破,班级整体氛围良好。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穆彧飞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他先后开展了小组趣味运动会、班级画展、班徽征集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逐渐形成集体意识和小组内平等、合作,小组间尊重、竞争的良好班级氛围。穆彧飞关注班级在每一次集体场合的展示和各种奖评中的表现,让班级在学校的各项活动和评奖中脱颖而出,让班级荣誉感成为班级整体发展的强大助推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2016年,他所带班级获得“北京市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
  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会因为对学科的厌恶而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这时,班主任就成为联系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纽带。
  穆彧飞在建班初期,会有意地向学生介绍任课老师的优点、特长、教学成绩等。每次任课老师进班补课或给个别学生补课,穆老师都会大加赞赏,并让学生对老师表示感谢,使他们因尊其师而重其教。同时他与各学科任课老师密切配合,了解学生在课内外的各方面表现。穆彧飞更是一名“杂学家”,他不仅教体育,还利用晚上值班的时间辅导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正是他的熏陶,与他合作的任课老师都与学生关系融洽,而且备受尊重。
  大部分工读学生与家长关系都比较紧张,但家庭关系是孩子成长的基石。于是穆彧飞不仅利用寒暑假进行家访,平时也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及时与孩子父母沟通,不定期进行家访,在家长面前鼓励孩子,在孩子面前赞赏父母。就这样,他的学生与父母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长的尊重与支持也促进了班级工作和学生成长。
  随着从教育新手转变为成熟型教师,穆老师也在思考如何拓展教育视角。他不再像以前一样,像个体育竞技者一样猛打猛冲,而是学会动静结合,沉下心阅读、思考,将自己的教育经验转化成文字,通过读书与写作为未来的教育人生奠基。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