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支教团的16年支教情——记北京老教协总会、关工委支教团

发布时间:2018-09-10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孙梦莹
  在北京有一个支教团,团员平均年龄超60岁。
  近16年来,他们深入农村,把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农村校教师。他们不图钱,只出力,凭着一腔矢志不渝的教育情怀,惠及3区12所学校,受助教师近1000人。
 
16年走进12校
  与日常所说的支教不同的是,老教协总会关工委支教团并不直接面向学生授课,而是协助校长建设好教师队伍,协助受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进而提升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
  回想起支教团刚建立的场景,现年86岁的团长刘惠历历在目。2004年初,北京老教协总会会长马叔平,副会长朱全俊、章家祥组织召开了座谈会。会上,北京教育学院、北京教科院老教协等领导共同分析了老教师的心愿,怎么发挥老教师的作用等。作为西城区教育老教协关工委常务副会长,刘惠老师参与了会议,并在会后根据会议决定很快帮助联系了14位退休特级、高级教师,组成了支教团的第一批成员。
  密云二中分校(现北京师范大学密云实验中学)是支教团进驻的第一所高中校。当时,学校刚建立一年多,39%的老师来自初中,60%的老师是新毕业的大学生,真正拥有高中教学经验的老师少之又少。14位支教团老师一周三天进驻学校,帮助学校老师分析课纲、分析教材、指导教学等,两年后,密云二中分校第一批高三学生毕业时,超出预计人数3倍的学生考上大学。
  近16年来,支教团的脚步先后走进过巨各庄中学、平谷五中、丰台实验学校等共12所学校……
 
平均年龄超60岁
  算上86岁的刘惠、79岁的李守德两位团长,支教团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60岁。
  一周两次的支教活动节奏非常紧凑。许多老师要在5点半起床,6点多坐上公交车,从回龙观、马连道、通州城区等赶往市老教协,乘坐发往密云和平谷学校的班车。他们比赶着上班的年轻人出门更早、到家更晚。
  通常早上8点半左右,班车到达被帮扶校,支教团的老师按照学科进班听课,这一天里还要评课、研备课。4点多他们再坐班车往回返,到家大多时候已是晚上7点多了。这样的日子不分寒暑,只要学校有需要,他们就会出现。
  岁数大了,还一腔热血投身教育事业。大部分家属表示支持,也有的家属表示不能理解:这么忙身体怎么办?那么远有危险怎么办?支教团的老师却不理会家属的顾虑,他们更着急的是老师的教学方法有没有提高、学生的成绩有没有起色。
  在支教团的扩展阶段,有六七十位老师加入其中,跨区跨校地服务多区多学校,现在老教总会关工委支教团的团员数维持在60人左右。支教在以密云区库南二学区的5所学校的工作尤为活跃和突出。为了保证支教团的老师与时俱进,近年来有5到10位一线教师加入支教队伍,以便支教团及时地更多地了解教改信息和进程,了解学校教学的新变化、新要求。
 
让老师佩服的老师
  上百位受助的年轻教师,在支教团老师热心、诚心地帮助下,从工作最初的困顿,到把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其中不少人还成为骨干教师甚至学校领导。这些进步离不开支教团成员中“老师的老师”。
  水库中学教师郭妙玲说,支教团老师不仅在教学上引领她进步,在参加教学风采大赛期间也给予她很大的帮助和指导。
  她参加2017年新教师启航杯教学风采大赛,密云区初赛阶段,西城研修学院地理教研室主任邬雪梅来校指导期间,帮郭妙玲整理思路,研磨教学设计。郭妙玲说:“几天后我又发给邬老师,邬老师帮我精心修改,还打电话叮嘱我。电话中,我清晰地听到邬老师正在拥挤嘈杂的地铁上,却还耐心、清晰地为我指导。”带着这份感动,郭妙玲参加大赛获得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北京市的比赛。
  刘惠介绍,据初步统计,在支教团近16年的工作中,惠及受助教师近1000人,帮助上百位新入职教师很快胜任工作。支教团成员为老师们办过二百多场专题性讲座,内容涵盖课标与教材、教学设计、学科素质、教师素质、教师成长的规律等方面。听课、评课、研究课累计达到3万个学时。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